当夜,刘广发带着一身酒气回到牧羊村。
马上召集了村里的几个“能人”和“大户”在家里开了个“碰头会”。
“老刘,啥事这么急?大半夜的。”一个精瘦的中年男人搓着手,哈着白气问道。
“是啊,老刘,是不是补偿款有消息了?”另一个胖乎乎的村民也凑上来。
刘广发环视一圈,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比补偿款还重要!是机会!天大的机会!”
他把薛岳的话,添油加醋地复述了一遍,
尤其是“修缮”、“酌情考虑”、“动静别太大”这几个关键词,被他反复强调。
“薛书记的意思是,”刘广发拍着胸脯,仿佛自己成了政策的代言人,
“只要咱们说是修房子,不是为了多要钱,就是为了住得舒服点,工作组那边,就会‘酌情考虑’!”
“懂吗?‘酌情考虑’!”
“那……那咱们现在就开始?”精瘦男人眼睛一亮。
“当然!”刘广发一咬牙,“薛书记说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调查组三天内就来了!就是咱们最后的机会!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消息如同野火燎原,一夜之间烧遍了牧羊村。
在“最后的机会”和“酌情考虑”的诱惑下,沉寂的村庄再次沸腾起来。
家家户户的灯都亮了。
锤子、锯子、电钻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此起彼伏,汇成一片疯狂的建设交响曲。
人们不再顾忌白天的冲突和伤痛。
只想着在调查组到来前,把自己的“房子”再往上加一层,再往外扩一米。
两天后,方静率领的调查组来了。
她坐在副驾驶,目光透过车窗,凝视着眼前这个曾经宁静的小村庄。
然而,眼前的景象让她猛地皱起了眉头。
一夜之间,牧羊村仿佛变了模样。
原本低矮的土屋上,赫然多出了一层彩钢板搭建的阁楼;
院墙被迅速加高,有的甚至直接砌起了砖混结构的偏房;
电线凌乱地从新建的屋顶上垂下,几户人家的屋顶还在冒着青烟——
那是连夜焊接钢架留下的痕迹。
整个村庄像一座仓促搭建的工地,空气中弥漫着水泥、铁锈和木屑混合的刺鼻气味。
“这……这是怎么回事?”方静皱着眉头,一脸的惊愕。
调查组的一名年轻成员小声嘀咕道:“不是说之前因为违规加盖已经引发冲突了吗?怎么现在又开始了?”
方静深吸一口气,稳定了一下情绪,说道:“走,我们进去看看。”
他们刚走进村子,就被几个村民围住了。
一个身材魁梧的村民大声说道:“你们是调查组的吧?我们是响应号召,修缮房子呢,可不是违规加盖啊!”
另一个村民也赶紧附和:“对,对,就是修修房子,住得舒服点。”
方静看着他们,严肃地说:“修缮和违规加盖可是有区别的,希望大家能如实说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