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说,身边总该有个知冷知热的人。”端王妃话里带着试探,“雯琴跟了你六年,如今都十九了!”
“母亲!”裴戬霍然起身,惊得案上烛火乱晃。他望着窗外泼墨似的夜色,忽然想起郁澜总爱穿月白衫子,立在雪地里像株瑟瑟抖的玉兰花。
那小娘子最怕冷,永州地龙烧得可还暖和?临行前送去的银丝炭,她可舍得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裴霖怯生生扯他衣袖:“大哥尝尝这新贡的荔枝膏?”
白玉碟里盛着琥珀色的糖块,在烛光下泛着蜜色光泽——这是郁澜最爱吃的零嘴儿。
“撤了吧。”裴戬拂袖转身,蹀躞带上玉环叮咚作响。
裴戬突然停下脚步,指尖捻着玉佩上的流苏穗子,忽而轻笑:“雯琴生得这般颜色,若真进了门,往后哪家贵女还敢来当世子妃?”
他望着庭院里被积雪压弯的腊梅枝,“母亲可忍心让儿子打光棍?”
“浑说!”端王妃将手炉重重搁在紫檀案几上,震得茶盏叮当响。
琉璃屏风上映出她蹙起的眉峰,“你若当真属意谁,便是十个雯琴也拦不住。”说着又叹口气,“罢了,总归当年那桩事……”
话尾消融在更漏声里。
裴戬垂眸盯着青砖地上摇曳的烛影,想起六年前雯琴跪在雪地里求他收留的模样。
那时她刚及笄,冻得紫的指尖攥着他袍角,像抓住最后浮木的溺水者。
戌时三刻,裴辙踏着月色来到景华居。
兄弟二人对坐在黄花梨翘头案前,案上摊着永州舆图,烛火将裴戬的影子拉得老长。
“永州刺史房麟的尸当真烧了?”裴辙指尖划过舆图上蜿蜒的湘水,“朝廷命官暴毙,按律该由大理寺勘验才是。”
裴戬推开雕花窗,夜风裹着雪粒子扑进来。
他望着黑沉沉的夜空:“我到潭州那日,正赶上房夫人捧着骨灰坛出殡。说是疟疾传染,连贴身小厮都病死了三个。”
他冷笑一声,“可巧房麟旧部送来密信,说上月还见他在永州暗访私盐案。”
裴辙猛地起身,带翻案头笔洗。
墨汁泼在舆图上,将永州城染成漆黑一团:“嘉庆老妇竟猖狂至此!”
他攥紧拳头,“当年她为助晋王夺嫡,在甘露殿……”
“慎言!”裴戬抬手截住话头。烛光映着他半边侧脸,明明灭灭间似庙中泥塑的神佛,“永州漕运三成走私盐,两成贩铁器,余下五成倒有七成进了长公主府。”
他蘸着残墨在舆图上画圈,“房麟查到的账册,怕是比御史台这些年参她的折子还厚。”
窗外传来梆子声,惊起寒鸦扑棱棱飞过屋脊。裴辙忽然压低声音:“郁四姑娘此番去永州,莫不是?”
“咯噔”一声,裴戬手中狼毫拦腰折断。他盯着断口处参差的竹刺,想起那日郁澜站在蔷薇架下的模样。
小娘子攥着青玉禁步,说要去永州时眼睛亮得像晨星,却独独不肯看他。
“嘉庆要给孙女说亲,三皇子、五皇子府里都递过话。”裴戬将断笔掷进笔洗,溅起的水花打湿袖口,“前日线报说,长公主府采买了十二幅缂丝嫁衣料子。”他忽然笑起来,眼底却结着冰,“你猜是给哪位姑娘备的?”
密室石门“轰隆”开启,尹佳慧捧着漆盘候在暗道口。盘里摆着掐丝珐琅手炉、缠枝莲纹银熏球,最底下压着件月白斗篷——领口滚着郁澜最爱的玉兰纹。
“这些……”女侍卫话未说完,就见世子抬手抚过斗篷上的绣纹。密室里烛火跳动,在他眉宇间投下深深阴影。
“收进樟木箱吧。”裴戬转身时带起一阵风,蹀躞带上的玉扣撞在剑鞘上,叮咚声在暗道里回响。
尹佳慧擦拭着密室石壁上的青苔,忽然听见身后“咔嗒”一声。回头见裴戬正盯着墙上挂的洒金笺出神,那是郁四姑娘亲笔写的《鹧鸪天》。
纸角还沾着广鹤楼的松烟墨香,小娘子簪花小楷写得歪歪扭扭,偏被世子用三千金拍回来。
“这词……”她刚开口,就见裴戬抬手摘下卷轴。烛火将他的影子投在石壁上,像只收拢翅膀的鹤。
“收进樟木箱。”他指尖抚过“相思本是无凭语”那句,纸面泛起细微褶皱,“等她回京,让她自己来取。”
尹佳慧接过卷轴时,瞥见世子袖口沾着星点朱砂——这是方才在书房批军报时沾的。她想起半月前在广鹤楼,裴戬耳尖通红地冲下楼,却在巷口守到日头西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