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晃着脑袋,啧啧有声,仿佛亲见,“还是禁了实职三月?呵呵……学他爹?还是学他那个伯父?旁的本事没见长进,这金蝉脱壳、避重就轻的把戏,倒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哈哈哈!”
一旁的嘉庆长公主端坐主位,正用银签子拨弄青花缸里一块新烧的苏合香饼,闻言只从鼻腔里冷冷哼出一声:“上梁不正下梁歪!父子俩,一丘之貉!”
香饼燃起袅袅细烟,映得她保养得宜的脸上寒意森森。
然而,此刻永州长公主府内真正让长公主日夜悬心的,却是另一个刚经历了风寒风邪折腾的外孙女。
郁澜自凉州返永后,原意是在永州府过个年节,待开了春便动身返回京城。
恰好在二月中,她及笄。
谁知永州那春寒料峭比北地更甚湿冷刺骨,郁澜竟在年节前便染了一场缠绵数月的湿温咳嗽。
起初只是畏寒咳嗽,渐渐转为低热不退,人也迅清减下去。
请遍了永州和附近州府的名医圣手,汤药吃了不知多少碗,硬是将病势拖拖拉拉地磨进了初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场大病过后,郁澜原本在京城定下的及笄之礼,只得临时在长公主府简约操办。
大病初愈后的郁澜,虚弱得需丫鬟嬷嬷搀扶行走。
又在长公主精心调养的暖阁里,继续将息至九月。
九月初的一日,清晨的空气带着沁骨的凉意。
清漪园水榭廊下,青橙正抱着暖烘烘的铜手炉倚在栏杆上喂池里的锦鲤,百无聊赖。
“吱呀——”
水榭另一端虚掩的雕花门被轻轻推开。
一个纤细的身影从氤氲着晨雾的里间缓缓步出,正走到那一小片投入廊下的明亮光影里。
“哐当!”
青橙怀里的铜手炉失手跌落,砸在木质廊道上,出一声闷响。
骨碌碌滚向一边。池里鱼群受惊,哗啦一下散开。
青橙顾不上去看炉子,她猛地倒吸了一口冷气,杏眼圆睁。
嘴微微张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站在那里的郁澜,与九个月前离开永州的那个郁澜,分明还是那个轮廓,却又像换了一个人。
病后清减,彻底褪尽了婴儿肥的脸颊变得清瘦白皙,下颌线条清晰优美如白玉雕琢。
肩膀虽仍瘦削,却已舒展开少女的清薄之态。腰肢细伶伶的,被一条松花色的如意绦束得玲珑,不堪一握。
更惊人的是那双眼睛。澄澈的眼瞳依旧,可那眼波流转间,往日纯净的娇憨稚气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静的清冷。
因着大病初愈,眼睑间还氤氲着一丝初醒的慵懒妩媚。这两分慵懒,奇异地糅杂在那七分清冷的底色里,被廊下晨光照得透亮,竟是平生未见的风致。
她并未刻意修饰,只一身简单的竹青色素绸衣裙,鸦青的长松松挽了个简单的髻,斜插一根素净的白玉扁簪。
可仅仅是这样亭亭玉立地站在那里,便自有一番动人心魄的韵致。
好半晌,青橙才找回自己的呼吸和声音。
她轻轻吐出一口气,近乎自言自语地喃喃道:
“怪不得先前那些人,都在背地里赞雯琴姑娘媚色天成。如今看来,澜儿啊,那两个字原是该钉死在你身上才对。”
……
永州,长公主府。
后园的太湖石堆叠出曲折小径,早开的玉兰探过檐角,在风里打着旋儿飘落。
青橙懒洋洋地倚在美人靠上,手里捻着张素白信笺,对着光看了又看,指尖重重戳在空落落的落款处。
“啧啧,”她斜睨一眼正在铺纸研墨的郁澜,声音拖长了调子,带着点促狭的笑意,“裴世子这趟北境粮草押运差事都结束快三个月了吧?回京城也总有些日子了,怎么着?连封报平安的信都飞不过来了?莫不是……”
她故意拖长了尾音,眉毛挑起,“真把你这位救命之恩,外加那点子旧事,给忘到漠北草原的羊圈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