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隼儿,你当真不想做储君吗?”御书房内,龙涎香袅袅升腾,萦绕在雕梁画栋之间,皇帝身躯微微前倾,看着眼前最像他的二皇子,箫隼。
箫隼神色坦然自若,声音沉稳且坚定:“多谢陛下抬爱。儿臣早已表明心迹,儿臣对皇位着实没有兴趣。”那语气斩钉截铁,没有丝毫的犹豫与迟疑。
皇帝微微皱眉,脸上的肌肉轻轻抽搐了一下,随即长叹一声,无奈地摆了摆手:“你呀、哎、罢了,你志不在此,朕也不强求。只是这储君之位,关乎我南国社稷的兴衰荣辱,总要有合适之人来担当。
依你之见,谁更合适呢?”他目光再次投向箫隼。
箫隼微微颔,片刻后,说道:“父皇,三弟宽厚仁善,心怀苍生,在朝中与诸位大臣相处融洽,颇有贤名;
七弟聪慧过人,虽年纪尚小,但已展现出非凡的天赋与见识,假以时日,必能担当大任。
儿臣以为,他们皆是储君的合适人选。”说罢,他目光坦然地与皇帝对视。
皇帝点头,陷入沉思。
箫隼见状,知道皇帝需要时间思考,便再次拱手,告辞离开御书房。
他踏出书房,抬头仰望天空,皇宫上方的天空湛蓝如宝石,纯净而广阔,可在他眼中,这看似无垠的天空,却处处透着狭隘与束缚,仿佛是一座无形的牢笼,困住了他向往自由的心。
想到箫洛云,嘴角不自觉微微上挑,不再迟疑,大步离开了皇宫,那背影透着洒脱与不羁,将一切束缚都抛诸脑后。
“哎,老二原本是最合适做帝王的人选啊。”二皇子离开后,皇帝口中喃喃自语,声音中充满了无奈与惋惜。
“陛下,无需过于忧虑。”皇帝身边一直弓着腰的老人轻声劝慰,他微微抬起头,目光忠诚,“陛下,您膝下皇子众多,各有千秋。二皇子天资卓越,即便不居皇位,做一方霸主,也能施展其非凡才能。
将来,无论哪位皇子继位,以二皇子的辅佐,陛下都无需担忧国之安危。”
皇帝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认同:“是啊,有隼儿在,朕的确不必担心南国的安危。以他的雷霆手段与雄才大略,这世上,怕是无人能敌。
只是这储君之位,关乎国家的未来,朕不得不慎重啊。”皇帝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的宫墙,眼中透着深深的思索。
老人思索片刻,继续说道:“其实,如二殿下所言,三殿下箫珩宽厚仁善,深得人心,在处理政务方面也展现出了沉稳的能力;
七殿下天资聪慧,有智子之心。陛下正值壮年,来日方长,大可以慢慢培养,雕琢成器。”老人的话语让皇帝心中的忧虑稍稍减轻了几分。
“你说的是。”皇帝似乎有了方向。
“先把老三传来,朕要听听,他心中对这江山社稷,究竟有怎样的抱负。”
“诺,老奴这就去通传。”老人弓着腰,恭敬地缓缓退下。
不多时,箫珩迈着稳健的步伐来到御书房。
他身着一袭锦袍,袍角绣着精致的云纹,随着他的走动轻轻飘动。
他神色恭敬,踏入书房便跪地行礼,声音洪亮而清晰:“儿臣见过父皇。”
“珩儿,快起来。赐座。”皇帝露出温和的笑容,示意他起身入座,“朕许久未曾与你单独说话,今日宣你来,是有要事相商。”
“父皇找儿臣所为何事?”箫珩微微抬头,他的眼神清澈而明亮。看到他,皇帝就想起皇后。他们母子的相貌极其相似。
皇帝看着他,心中满是欣慰。他虽一直跟随着大皇子,却始终保持着善良本性,不被宫廷的纷争所沾染。
即便曾与其他皇子有些误会,也总是坦诚面对,毫不遮掩。
在皇帝心中,若他能继承皇位,必定会是一位贤明的君主,能让南国继续繁荣昌盛。
“珩儿,朕想问你,对于储君一事,你可有什么想法?”皇帝没有拐弯抹角,目光炯炯地看着他。
箫珩一听,立马站起来,抱拳行礼,态度诚恳而坚决:“父皇,儿臣不敢妄言。储君之位,关乎国家兴衰,儿臣不敢随意表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