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林清梧指尖燃起的火苗“呲啦”一声,像个调皮的火舌舔舐着那份带着可疑紫痕的《正典》样本。
灰烬簌簌落下,她却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古朴的铜符,浸入一旁盛满透明药水的琉璃盏中。
药水如同无声的画笔,晕染开铜符上的岁月尘埃,一行细如蚊蚋的小字,如同鬼魅般浮现:“癸未年,奉诏修史,逆者诛。”
空气仿佛凝固了,只能听到窗外呜咽的风声。
林清梧抬眸,目光穿透重重宫墙,直指那片象征着至高权力的皇宫。
指尖轻叩,一下又一下,敲击在案几上那本尚未公之于众的《文官清册》上。
风,不合时宜地大了起来,吹得屋内烛火摇曳不定,也吹落了清册一页。
那页纸轻飘飘地落在地上,赫然是“东宫侍读学士裴砚卿”的名讳。
林清梧凝视着那行字,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原来你才是那条藏在龙袍下的影蛇。”她低声喃喃,语气轻柔得仿佛情人间的呓语,却又带着刺骨的寒意。
烛火跳动,将她的身影拉长,在墙壁上投下扭曲的影子,映得她眼中冷光如刃。
她将玩转着手中的铜符,眸色渐深,自语道:“礼部尚书?呵……真是有意思。”
这礼部尚书,可是太子一党的重要人物,看来这水,比她想象的还要深啊。
林清梧缓缓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深邃的夜空,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来人。”她轻声唤道。
一个黑影瞬间出现在她的面前,单膝跪地:“主子。”
“传令下去,就说……我要整顿翰林。”
“是!”
林清梧的眼中闪过一道寒光,呵,既然你们想玩,那我就陪你们好好玩玩!
几日后,朝堂之上。
林清梧一身官服,站在文官之,面色平静,语气却掷地有声:“陛下,翰林院乃是藏龙卧虎之地,但近年来却暮气沉沉,毫无生气,臣妾以为,当重振翰林之风,选拔真正有才之士。”
皇帝听了,微微颔:“文相所言极是,不知文相有何良策?”
林清梧微微一笑:“臣妾提议,恢复‘文心试’——即每季由文相亲出策题,百官匿名作答,优者擢升。如此,方能激励众臣奋向上,为国效力。”
皇帝沉吟片刻,觉得此法可行,便准奏了。
林清梧心中暗喜,这第一步,总算是迈出去了。
退朝后,林清梧回到文相府,立刻召来影卫,吩咐道:“这次的文心试,我要亲自出题,题目就定为《论正气何以立国》。另外,准备一批特制的宣纸,在宣纸中掺入‘墨感香粉’,务必分至各部。”
“是!”影卫领命而去。
这“墨感香粉”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只要沾染过《伪经》的气息,就会在特制的宣纸上留下淡淡的青痕。
三天后,文心试如期举行。
各部官员纷纷提笔作答,谁也没有注意到,自己手中的宣纸,与往日有所不同。
林清梧坐在文相府的书房里,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心中充满了期待。
好戏,即将开锣了。
三日后,答卷如数收回。
林清梧屏退左右,独自一人在书房里,开始批阅答卷。
她一目十行,仔细地阅读着每一份答卷,想要从中找出蛛丝马迹。
突然,她的目光停留在了一份答卷上。
这份答卷的字迹苍劲有力,文采斐然,但字里行间,却透露着一股阴柔之气。
更重要的是,在这份答卷上,竟然浮现出了淡淡的青痕!
林清梧的心跳猛地加,她连忙拿起其他的答卷,一份、两份、三份……
竟然有十七份答卷,都浮现出了青痕!
其中三份,更是直指东宫属官!
“好啊,真是好大的胆子!”林清梧的
她强压下心中的怒火,告诫自己要冷静。
现在还不是打草惊蛇的时候,她需要更多的证据,才能将太子一党一网打尽。
她将这十七份答卷小心翼翼地封存起来,然后派人将沈砚之请到了文相府。
“砚之,我有件事需要你帮忙。”林清梧开门见山地说道。
沈砚之看着她严肃的表情,心中也明白事情的重要性,连忙问道:“清梧,生了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