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对于古代人来说,祖宗牌位是至关重要的存在,它代表着家族的传承和荣耀。
能够将名字列在祖宗牌位之前,是对一个人最大的肯定和褒奖;而如果被削名黜祀,则意味着被家族彻底抛弃,死后也无颜面对列祖列宗。
很快,第一个“祭品”出现了。
在一个偏远的小县城里,一位父亲现自己的儿子竟然私藏旧书,心中顿时怒火中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当众焚毁了儿子的藏书,并将儿子赶出了家门,声泪俱下地哭喊道:“我不认你这个逆种!”
消息传到京城,林清梧览报后,对谢昭容说道:“人不怕死,怕被亲人背弃。这才是最深的锁。”
与此同时,沈砚之也在边镇暗访,调查“影蛇”的残余势力。
他现,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村民们正在举行“秋祭”。
礼生们踏着整齐的步伐,口中念念有词,看起来一切都很正常。
然而,当祭祀进行到第三通鼓的时候,沈砚之却敏锐地察觉到,礼生们的节奏出现了一丝细微的停滞。
虽然这种停滞非常短暂,几乎难以察觉,但还是被沈砚之捕捉到了。
他立刻命雪蚕卫在祭台下方暗布“雪蚕丝网”,记录地面震动的波形。
经过分析,他现,这些震动波形竟然与“勤王令”的声纹完全吻合!
当夜,沈砚之命文谕官向村民们宣布:“凡自愿改礼者,赐‘文心灯’一盏,照三代祠堂!”
“文心灯”!那可是比黄金还要珍贵的宝物!
据说,“文心灯”不仅能驱邪避凶,保佑家人平安,还能照亮子孙后代的仕途之路,让他们前程似锦。
然而,面对如此诱人的奖励,村民们却犹豫了。
他们世代遵循着古老的传统,不敢轻易改变。
一时间,整个村庄都陷入了沉默之中。
三天后,村子里德高望重的主祭老翁,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到文谕官面前,将手中的鼓槌交了出来。
他声音沙哑,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了无奈:“我孙儿刚过了‘心纸’关……我不能再让他走夜路了。”
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文相府的书案上。
林清梧放下手中的笔,抬头望向远方。
七日后,她将于文华殿主持“礼制大典”。
这一次,她要彻底肃清“影蛇”的残余势力,重塑大胤王朝的礼仪制度。
她缓缓起身,走到窗前,伸出手,轻轻抚摸着窗外那株傲然挺立的寒梅。
梅花在寒风中摇曳,散着淡淡的清香。
她轻声说道:“花开堪折直须折……”
冬日暖阳懒洋洋地洒进文华殿,七日之期,如约而至。
林清梧一袭素色官袍,立于高台之上,目光扫过殿内肃立的百官,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好戏,开锣了。
随着一声悠扬的钟鸣,礼制大典正式开始。
百官依序而立,齐声诵念新修的《家仪》。
当“孝悌承光,克己奉公”一句响彻大殿时,埋藏于文华殿地下的“声碑”瞬间产生共鸣,嗡嗡之声如龙吟般回荡不绝;而殿外的“文心瓮”也仿佛受到了某种神秘力量的牵引,开始同步震荡,出低沉的轰鸣声。
这看似庄严肃穆的仪式之下,实则暗藏杀机。
那些潜藏在暗处的“影蛇”余孽,万万想不到,他们苦心孤诣隐藏的频率,早已被林清梧洞察,并被巧妙地利用,成为了反制他们的利器。
果不其然,就在“声碑”与“文心瓮”共鸣达到顶峰的那一刻,数名站在前排的礼官面色骤变,额头上瞬间渗出了豆大的汗珠。
他们袖中暗藏的密符,仿佛受到了某种无形力量的催动,突然自燃,出噼啪的声响,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焦糊味。
“呵,终于忍不住了吗?”立于阶下的沈砚之,目光如炬,紧紧地盯着那些面色惨白的礼官。
他低声说道:“他们以为仪式是盾,可以继续苟延残喘,却不知现在——礼本身就是刀。”
而与此同时,远离京城的南宫废井旁,陈九依旧佝偻着身躯,一下又一下地清扫着落叶。
夜幕降临,寒风呼啸,他手中的帚尖忽地停了下来,似乎想要在地上写一个“井”字。
然而,他最终只是划出了半圈,如同一张未闭合的口,静静地等待着,不知在等待着谁的回音……
“谁……在唤醒?”
喜欢孤凤栖凰请大家收藏:dududu孤凤栖凰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