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梧赐灯之后,仿佛启动了某种“全国熄灯大赏”。
十日之内,大胤各地,熄灯者竟逾百户。
那些曾经恨不得把“文心灯”供起来的百姓,如今却避之不及,争先恐后地让它熄灭。
“孝察使”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些“叛徒”,挨家挨户地登门盘问,那阵仗,比查户口还严格。
林清梧高坐文相府,听着谢昭容的汇报,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意。
“把这些熄灯之家,编入《待察录》,”她轻描淡写地下令,“子女不得应试,三代不得入仕。”
一句话,断送了这些家庭的未来。
但,这还不够。
为了保住自家前程,有士子当众焚毁了祖传的《先帝手札》。
那可是先帝亲笔啊!
曾经被他们视为至宝,如今却成了烫手山芋,恨不得一把火烧个干净。
消息传开,如同瘟疫一般,昔日那些“守灯人”的后裔们,纷纷效仿,自毁遗物。
什么先祖手书,什么家传秘籍,统统付之一炬。
林清梧翻阅着各地呈上来的报告,指尖轻轻摩挲着那张“心纸”阵图,眼中闪烁着莫名的光芒。
“他们不是忘了火,”她轻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是怕火照出自己。”
南宫井底,沈砚之正对着那些斑驳的石壁呆。
他动用了雪蚕卫的特殊手段,将井底“回音录”中那些残缺的声音片段,一点一点地拼凑起来。
终于,一句完整的句子浮出水面:“莫续灯,让字归天下。”
沈砚之如遭雷击,瞬间明白了先帝的真正遗志。
先帝并非想要延续什么忠烈精神,而是要终结这种被神化的权力——将权力从“圣言”还原为“公器”,让天下人都能参与其中。
他连夜拜访文相府,见到了依旧灯火通明的林清梧。
“你灭影蛇,是为了安天下,还是为了——只有你能写史?”他开门见山地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质问。
林清梧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南宫井的方向,仿佛穿透了重重阻碍,看到了井底的秘密。
良久,她才缓缓开口,声音轻柔而坚定:“谁让字活,字就吃谁。”
沈砚之眉头紧锁,他隐隐感觉到,林清梧对于“记忆掌控”的执念,已经越了清除政敌的范畴,近乎于一种重塑天道的野心。
林清梧知道沈砚之已经开始怀疑自己,但她并没有辩解。
她很清楚,有些事情,解释是苍白的,只有行动才能证明一切。
她反而命令谢昭容,在《蒙学正字篇》的终章,加印了一句话:“史无旧人,唯有正心。”
一句话,直接否定了过去的一切历史,强调了“正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