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日子在忙碌中飞逝。
凌家小院,一片生机勃勃,每天热闹无比。
凌秀秀有了魏老的资料,学习效率翻倍。
白天,她泡在山脚下的菌棚里,对照着书本和图谱,和周铁善一起,小心翼翼地伺候着菌丝。
她记录每一批菌种的变化,观察着不同基质,如锯末、棉籽壳、玉米芯等的发酵情况,遇到难题就记下来。
待到去县城,便跑去魏老家请教。
一来二往的,很自然地在魏老家遇上了秦守业秦校长。
凭着自身的韧劲,凌秀秀很快得到秦校长认可,答应每隔三天为其授课一次,这可将凌秀秀乐坏了,她拉着周铁善赶紧应下来。
凌秀秀当然知道,能得到秦校长认可,魏老是功不可没,因而更加珍惜这个机会,如同海绵吸水般汲取着知识。
周铁善虽然沉默寡言,但其动手能力强,为了更好地跟上凌秀秀脚步,学习起来也是如饥似渴。
实践是检验知识的标准。
短短一个月,菌棚里便迎来了第一次收获!
金针菇洁白如玉,草菇肥厚鲜嫩,虽然产量还不算大,但品相极佳!
在魏老的引荐下,这批新鲜菌菇直接被县供销社收购,作为“特供品”摆上了柜台。
价格比普通蔬菜高出不少,而且供不应求!
紧接着,平菇、秀珍菇也相继出菇,长势喜人,一簇簇、一片片,挤满了菌袋,散发着特有的清香。
香菇虽然生长周期长些,但菌丝健壮,菇蕾饱满,预示着秋季的丰收。
凌家,再次成了灵山村的焦点!
这一次,不再是靠运气摸螺蛳,而是实打实的技术和辛勤的汗水!
凌秀秀的名字,和“菌菇”、“技术”、“能人”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村里人看凌家的眼神,充满了羡慕、敬佩,甚至带着一丝讨好。
戚灵脸上的笑容多了,腰杆也挺直了。
她每天乐呵呵地在菌棚、家里两头忙活,给秀秀和善子打下手,照顾老伴。
凌达成的身体,在喜讯和希望中,奇迹般地好了许多。
虽然还不能干重活,但精神头十足。
他经常拄着拐棍,到菌棚边看看。
凌大刚和陈湾湾也成了菌棚的主力,跟着秀秀学技术,干得格外卖力。
凌铁蛋更是成了“小技术员”,对各种菌菇的生长习性如数家珍。
之前闹腾不休的苏梅和王春梅,也彻底蔫了。
她们看着凌家菌棚,生机勃勃的景象,看着供销社的车来拉货,看着凌家人脸上的笑容,再想想自己,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
她们不敢再闹,甚至不敢再靠近凌家小院,只是远远地看着,眼神复杂。
偶尔在路上碰到戚灵或陈湾湾,她们也会讪讪地挤出个笑脸,说几句“秀秀真有本事”、“你们家日子越过越红火了”之类的客套话,带着明显的巴结意味。
这天下午,阳光正好。
凌家人都去了菌棚那边忙活,家里只剩下王杏儿和她刚满月不久的儿子“杰士”。
小家伙吃饱了奶,正躺在摇篮里睡得香甜。
王杏儿坐在堂屋门口,手里有一搭没一搭地做着针线活,眼神却有些飘忽。
她刚坐了个大月子,整整四十五天,这在村里是顶顶有福气的待遇了。
戚灵伺候得尽心尽力,鸡汤鱼汤没断过,孩子也养得白白胖胖。
按理说,她该知足了。
可不知怎的,看着窗外菌棚方向,听着隐约传来的说笑声,再看看空荡荡的院子,王杏儿心里总不是滋味。
她感觉自己像个外人,被隔绝在核心之外,并没有给她想象中的“母凭子贵”。
“杏儿!在家呢?”
院门口传来熟悉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