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读没读过兵书?会不会打仗?有这么安排进攻的吗?
&esp;&esp;议事厅中一片沉默,沉默之后便是爆发的反对。
&esp;&esp;全员反对。
&esp;&esp;主公要打徐州可以,但是绝对不能用孔融的计策,哪怕他们集中兵力攻打广陵一郡呢?
&esp;&esp;孔融脸上的笑容逐渐僵硬,他从北海到下邳再到九江一次比一次落魄,好不容易说服袁术攻打徐州,现在又出现那么多凡夫俗子对他的计谋说三道四。
&esp;&esp;他如何不懂兵法?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兵法中亦有不少分兵之策,到底是谁没读过兵书?
&esp;&esp;只恨他身边得用的谋臣都没能带出来,如果他的亲信都在,定不会让他孤立无援。
&esp;&esp;屋里其他人:……
&esp;&esp;他们能看懂孔文举的表情,但是他们宁可看不懂。
&esp;&esp;不管了,赶紧打消他们家主公并分好几路攻打徐州的念头,孔融上嘴皮碰下嘴皮几句话说的简单,真要开战的话损失的都是活生生的将士。
&esp;&esp;谁的兵谁心疼,总之不能让孔融这么糟践。
&esp;&esp;在场都是文化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都读过兵书,七嘴八舌还真让他们家主公开始动摇。
&esp;&esp;袁术本来也在纠结兵分三路会不会太分散,徐州虽乱但总兵力并不少,下邳是徐州豪族的大本营,琅琊是泰山贼的大本营,兵力主要就集中在那两个地方。
&esp;&esp;他如今麾下总共能调动的兵马也不过十万人,还得留下一部分驻守九江,兵分三路的话每路还不到两万人。
&esp;&esp;两万大军正常来说攻城略地是够的,但下邳有整个徐州的兵力,琅琊有贼匪出身的泰山兵还离青州很近,彭城隔壁就是豫州也不好打,相比之下的确是打广陵更有胜算。
&esp;&esp;广陵郡介于南北之间,非常适合当做他逐鹿中原的第一站。
&esp;&esp;且如今徐州的兵力集中在下邳,广陵的守军没有多少,他不需要兵分三路,只需要分水陆两军即可。
&esp;&esp;谋臣们也不管现在是不是开战的时机了,能让他们家主公打消兵分三路攻打徐州就是胜利。
&esp;&esp;打广陵!就打广陵!其他的事情等打下广陵再说!现在的目标就只有广陵!
&esp;&esp;广陵打不下来怎么办那是接下来要操心的事情,小范围的栽跟头总比把全副身家都赔进去强。
&esp;&esp;——主公啊,当年咱们怎么从南阳跑来九江的你都忘了吗?
&esp;&esp;袁术当然没忘,但是他不想提过去的狼狈。
&esp;&esp;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不要拿到现在来让他心烦。
&esp;&esp;田野默默给急着上前吵架的同僚让出位置,感觉现在这情况根本用不到他发挥奸细的作用给豫州青州送消息。
&esp;&esp;除了袁术没有一个人觉得他们能拿下徐州,他们甚至连拿下广陵郡的信心都没有。
&esp;&esp;自己人都不看好,这一仗能打出名堂才怪。
&esp;&esp;哦,孔融算搅屎棍,不算自己人。
&esp;&esp;……
&esp;&esp;袁术僭称帝号大封群臣的消息传出,各方势力反应不一,但绝大部分都是震惊于袁公路的好胆量。
&esp;&esp;京城朝廷则是又惊又怒,满朝文武坐视天下大乱,但是完全没想到会有人直接撕破脸皮要将汉室取而代之。
&esp;&esp;袁术说刘氏气数已尽无力统御四方,他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登基称帝乃是顺应天意、合乎民意之举。
&esp;&esp;他袁术登基称帝是顺应天意、合乎民意,那朝廷的存在算什么?逆天而行?
&esp;&esp;袁氏的教养就是这样?忠孝仁义都学到狗肚子里去了?
&esp;&esp;一时间朝中骂声不断,信件檄文如雪花般飞去九江,就算打不到袁术也要骂过瘾。
&esp;&esp;朝臣为此怒不可遏,小皇帝本人倒没什么感觉。
&esp;&esp;汉室本就气数已尽,天底下想登基称帝的又不只袁术一个,只是袁术傻不愣登的说出来了而已,有什么好生气的?
&esp;&esp;且看着吧,之后这种事情多着呢。
&esp;&esp;如今朝廷还没有威信尽失,袁术敢放话称帝会引起天下诸侯群起而攻之不用朝廷操心,与其唾骂袁术不如回神琢磨正经事情。
&esp;&esp;西凉马腾上表称军队补给不足,请求就谷于池阳,那池阳已是左冯翊的地盘,怎么能让西凉兵马轻易进入?
&esp;&esp;朝廷现在就靠司隶这点地方苟延残喘,要是连司隶都守不住,第二个第三个僭号称帝的马上就来。
&esp;&esp;现在光明正大称帝的只有袁术一个,偷偷摸摸想当皇帝的光他知道的就不只一个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