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啃着西瓜就被拉过来的猪猪陛下:???
&esp;&esp;发现这个小世界的离谱程度比正史更甚的猪猪陛下:???
&esp;&esp;想撬开京城所有官员的脑袋看看里面的水能不能汇聚成大海的猪猪陛下:???
&esp;&esp;猪猪陛下心平气和的放下瓜皮,“崽,准备好登基称帝了吗?”
&esp;&esp;荀晔摇头,“没准备好。”
&esp;&esp;猪猪陛下微笑,他想把瓜皮扣嬴政头上!
&esp;&esp;想刀一个人的眼神是藏不住的,始皇陛下回以同款微笑,然后反手把刘彻送了回去。
&esp;&esp;朕心甚悦。
&esp;&esp;荀晔:……
&esp;&esp;他就问一句,猪猪陛下打得过始皇陛下吗?应该打不过吧?
&esp;&esp;请陛下矜持
&esp;&esp;
&esp;&esp;猪猪陛下来去匆匆,被动的来去匆匆也是来去匆匆。
&esp;&esp;幸福都是对比出来的,荀牛牛目送大汉孝武皇帝的英灵远去,一瞬间感觉心情好多了。
&esp;&esp;王允离谱只会给朝廷添堵,对他这个觊觎至尊之位的“乱臣贼子”而言是好事。
&esp;&esp;司隶北有并州东有豫州,南边益州被刘表绊住脚没工夫掺和京城的事情,西边的凉州军阀想要作乱……咳咳,他们并州大军也不是吃素的。
&esp;&esp;吵归吵闹归闹,别拿百姓开玩笑。
&esp;&esp;既然朝中众臣不肯专心赈灾,那就别怪他们不给朝廷面子。
&esp;&esp;不然能咋?眼睁睁的看着司隶几百万百姓饿死病死或者遇到乱军被杀死?
&esp;&esp;他还没来得及爬到道德制高点,朝廷在王司徒的带领下就先掉进了道德洼地。
&esp;&esp;荀晔坐回去,撑着脸说道,“陛下,其实也不是完全没准备好。”
&esp;&esp;回的是刘彻刚才问的那句有没有准备好登基称帝。
&esp;&esp;本来是没有准备好的,正常来说也没到准备好的时间。
&esp;&esp;谁家改朝换代这么快?不得经营个几十年打好地基再下手?
&esp;&esp;看曹老板,先不说曹老板为什么活着的时候不篡汉,就问代汉称帝的是不是曹丕。
&esp;&esp;再看司马家,从司马懿到司马昭再到司马炎经历了足足三代才把魏变成晋。
&esp;&esp;到他这里,从叔祖到他正好三代,中间的父辈、咳咳、数量太多略过。
&esp;&esp;始皇陛下的答案都是现成的,他直接照抄就行。
&esp;&esp;奋三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汉室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esp;&esp;摇头晃脑jpg
&esp;&esp;他们家的中间力量过于强大,为了避免自家人兄弟阋墙,还是他这个年轻人来当这个改朝换代的大反派比较好。
&esp;&esp;长辈们负责为家族挣颜面,他负责丢脸。
&esp;&esp;反正他不要脸。
&esp;&esp;可是就算他不要脸,那也得等到打完天下之后再考虑登基称帝,不然总感觉缺点什么。
&esp;&esp;要威振四海得有点真本事,他得南取百越之地,还要北击匈奴七百里不教胡马度阴山,额、北击鲜卑、乌桓以及南匈奴。
&esp;&esp;等到他荀牛牛开疆拓土结束成为史书上赶超项羽吕布的绝世猛将之后,再亲自操刀写几篇软文让民间都觉得他是秦皇再生汉武再世,之后登基称帝还不是手拿把掐?
&esp;&esp;但是看现在这节奏,他得先称个帝然后再继续打天下。
&esp;&esp;合适吗?好像也没什么不合适的。
&esp;&esp;始皇爹是登基后灭的六国,猪猪爹是登基后逐的匈奴,二凤爹是登基后干的突厥,赵爹是登基后袭占荆湖攻灭后蜀平定南汉收取江南。
&esp;&esp;都是登基之后更上一层楼。
&esp;&esp;问题不大,能解决。
&esp;&esp;荀晔深吸一口气冷静下来,略过京城那乱七八糟的情况先给始皇陛下汇报他现在的情况。
&esp;&esp;他到九江后不久便带着小皇帝的亲笔信去庐江拜访陆康,老爷子比他们家叔祖岁数都大,遵循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去拜访一下没坏处。
&esp;&esp;老爷子在庐江当太守,他侄孙陆逊在庐江读书,就是老的老小的小都没法委以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