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顶点文学>[三国] 明君养成计划 > 第291章(第2页)

第291章(第2页)

&esp;&esp;“马腾、韩遂请降,前去凉州的人选尚未定下,奉孝想毛遂自荐?”荀彧温温柔柔的看过去,成功让郭嘉闭嘴然后才看向他们家兄长,“生逢乱世,生灵涂炭,能救民于水火方为君子。兄长,荀彧已不是当年那个非黑即白的荀彧。”

&esp;&esp;郭嘉端着点心去窗户边儿赏月,不打扰兄弟俩说悄悄话。

&esp;&esp;派黄巾出身的张饶看守别院是他的主意,暂时不让文若知道也是他的主意。

&esp;&esp;他们文若是心怀天下的温良君子,干坏事儿的时候很难不在意他的看法。

&esp;&esp;局势愈发明朗,朝廷已经完全没有济世安民的能力,甚至还会成为救世济民路上的绊脚石。

&esp;&esp;此等朝廷已经不值得天下人投入心血,他甚至感觉匡扶汉室就是和济世救民反着来。

&esp;&esp;就是吧,谋逆篡位这名声实在不好听,就算让天子主动禅位也不行,还是感觉于名声有碍。

&esp;&esp;连他都这么觉得,正经的不能再正经的好友肯定也这么觉得。

&esp;&esp;忠孝仁义没有错,坚守大义的文若更没有错,错的是和天下黎民站到对立面上的朝廷。

&esp;&esp;如果朝廷当家做主能让这世道恢复正常他们肯定全心全意的匡扶汉室,奈何大汉朝廷实在不争气,他们只能退而求其次重开日月换新天。

&esp;&esp;不然能咋?世家大族在中原都活不下去,寻常百姓更活不下去。

&esp;&esp;人生在世难得糊涂,之前不说开还行,现在到了必须要挑明的时候……

&esp;&esp;对不住,他先撤了,这种事情还是留到仲豫兄在的时候说比较好。

&esp;&esp;就朝廷现在这个鬼样子,再说什么匡扶汉室真的像笑话。

&esp;&esp;发配郭奉孝

&esp;&esp;

&esp;&esp;郭嘉立在窗边举头望明月,荀悦荀彧在屋里低头思故乡、低头思考人生。

&esp;&esp;荀氏人丁兴旺,祖辈父辈再到他们这一辈,堂兄弟足有两位数。

&esp;&esp;更难能可贵的是,家中兄弟都能成才。

&esp;&esp;这一辈堂兄弟十多个,学问最好的是荀悦,能力最强的则是荀彧。

&esp;&esp;荀氏文若出类拔萃,年少时便被名士何顒赞为王佐之才,若是在太平盛世,兴许他们家还能出个宰辅之臣。

&esp;&esp;世家子生来带有傲气,绝大部分人学成之后想的都是进入朝堂辅佐君王造福百姓光耀门楣,他们苦读多年总得派上用场。

&esp;&esp;可惜生不逢时,这世道不给他们施展抱负的机会。

&esp;&esp;荀彧是荀氏这一辈中最出彩的,但是有个问题,家中比他年长的都经历过党锢,比他年幼的又都没有入仕,只有他一个人既当过官又险险的避开了党锢之祸。

&esp;&esp;也就是说,只有他一个人没经历过朝廷的毒打。

&esp;&esp;其他族人都在并州,如今中原只有荀悦他们两个,身为兄长就得担负起为弟弟排解心情的责任。

&esp;&esp;按理说他们早该开诚布公的谈一谈,只是一直没有时间。

&esp;&esp;改朝换代不是小事,他们自家人更得是一条心。

&esp;&esp;就算知道朝廷的现状已经让他们家文若失望透顶,该谈的心也得谈。

&esp;&esp;一直拖延就这点不好,他主动找文若可以掌握主动权,拖延到文若来找他……他是兄长,依旧掌握主动权。

&esp;&esp;荀彧感觉不太自在,从他正式当官的那一天起,他就很少再经历这种老母鸡护崽的场面。

&esp;&esp;他已经不是需要长辈时时关注的少年郎,该懂的道理他都懂。

&esp;&esp;这天下理应民贵君轻,朝廷能让官员各司其职百姓就能听从朝廷的安排,而朝廷担不起重任的时候天下百姓也能奋起反抗。

&esp;&esp;大汉朝廷占据正统,但是正统不意味着所有人都得受其控制,真正的正统应该让百姓来选。

&esp;&esp;他又不是迂腐的书呆子,匡扶汉室哪有济世救民重要?

&esp;&esp;如果要改朝换代的是别人他可能还要纠结纠结,可现在天命所归的是他们家明光,他这个当叔父的还能拦着不成?

&esp;&esp;他是没经历过党锢,但是他去过京城也去过冀州,这双眼睛见识过民间苦难,也能看到他们明光给这天下带来的改变。

&esp;&esp;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于百姓之忧乐。

&esp;&esp;他们家孩子他们最了解,就算信不过明光的本事也得信得过兄长的教子水平。

&esp;&esp;可是,他相信兄长,兄长却好像信不过他。

&esp;&esp;荀彧垂下眼帘,好似被兄长伤透了心的可怜人,浑身上下都是破碎感。

&esp;&esp;荀悦:……chapter1();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