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再说家里还有这么多人,不差你这一个,你在不在家对爹身体的恢复速度都一样,四皇子都和老将军打好了招呼,让人家等着不好,你个拜师学艺的还不勤快些早点登门,别让人家等急了,家里有这么多人陪着爹,你就放心吧。”
&esp;&esp;说是这么说,道理于德都懂,但他的感情难以放下。
&esp;&esp;这次他爹受伤,让于德很害怕,他从来没有见过他爹那么虚弱的样子,躺在那死活不知随时都能咽气。
&esp;&esp;他爹没醒过来的时候每一天他都在害怕,就盼着他爹什么时候能醒过来,困极了打个盹又立马清醒过来,去探探他爹的鼻息,生怕因为他一闭眼的功夫,他爹就咽了气儿。
&esp;&esp;那几天于德心里总是不住的寻思,要是当初他像姑姑一样学的医术该多好,他也能为爹爹治病了。
&esp;&esp;现在看爹爹好了,他就不那么想了,与其让爹爹受伤再给他治病,还不如练就一身本领保护家里人,不让他们有生病受伤的机会!
&esp;&esp;他脑子笨,不像自己小弟读书读得好,也就只有这一身的蛮力可以用一用,他一定会把自己所有心神都用在习武上,如此才能让自己有所作为!
&esp;&esp;小时候于德还因为自己不能像小弟一样读书而自卑,奶奶就告诉他,人各有所长,不必非要读书才算是出人头地,要找到自己擅长的地方。
&esp;&esp;非纠结着那一点自己并不擅长的东西,那就是钻了牛角尖浪费时间。
&esp;&esp;于德跟家人们大谈特谈自己之后的打算,表示他一定会用心习武,不让家里人跟着他丢脸,要让家人们以他为荣!
&esp;&esp;正一大家子人说的热闹的时候,暗二在外面敲了敲门,“大娘,皇上亲笔书信,还请出来迎接。”
&esp;&esp;皇上让于家上京??
&esp;&esp;一听竟然有皇上亲笔书信,一家人都严阵以待!
&esp;&esp;时间紧迫就不搞梳洗打扮那一套了,全家人除了受重伤的于大林都庄严肃穆的来到房间外,皇权在上,苦夏这个现代人也得跟着家人们跪倒在地。
&esp;&esp;暗二恭恭敬敬的把皇上的亲笔书信交到苦夏高举过头顶的双手中。
&esp;&esp;一家人磕头谢恩,这才把书信郑重的打开来阅读。
&esp;&esp;这一般人家可见不到皇上的亲笔书信,一般人家得到了,非得把这书信供起来不可!
&esp;&esp;遇到危险还要拿出来当个免死金牌挡一挡,凡是跟皇上沾边的东西,总是赋予了它们格外的价值,更别提还是皇上亲笔写的书信,信中的内容更是对苦夏他们一家好处多多。
&esp;&esp;皇上尹彦之在信中说,他已经得知了苦夏他们遇匪的消息,更得知了一些匪徒想要除掉苦夏一大家子。
&esp;&esp;皇上放心不下他们再继续住在王家村里,特邀请他们前去京城。
&esp;&esp;京城防卫最好,守卫最森严,绝对不会再有类似的情况发生。
&esp;&esp;考虑到苦夏家中的孩子们已经长大了,需要读书认字,可以让家里的孩子都进入到国子监读书,还有什么需要可以另外商量。
&esp;&esp;通篇书信可以说是给了苦夏很宽松的选择机会,但宗旨就一个,就是想让苦夏他们全家都迁居到京城去,不能再在这待了。
&esp;&esp;皇上可不想失去苦夏这么一个能人,目前为止,全国也只找出苦夏这么一个能培育出优质种子的人。
&esp;&esp;皇上尹彦之能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户起义成长为一个推翻旧王朝建立属于自己制度的皇帝,他的眼光自然很长远,早就看出苦夏身上还有着其他东西,几种优良种子并不是她的极限,只要让苦夏和皇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一定能给百姓们带来更多的利益!
&esp;&esp;皇上给出的这些东西全在他的权力范围之内,别人眼红也眼红不来,这都是苦夏靠着自己的能耐得来的,他们要是也想要就让他们自己赚去。
&esp;&esp;皇上能这么大方还是因为苦夏他们自从得到了皇帝的重视,实在是懂事,从来不仗势欺人,安安心心本本分分的做着自己家的生意,种着自己家的田,低调做人,从不把家里做了多少的好事挂在嘴边,但又身体力行地把积德行善这个词贯彻到底。
&esp;&esp;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属于帝王的一些疑心了,苦夏他们家孩子开始长大于才文考,于德武考,两个孩子以后肯定是要步入仕途走入朝堂的。
&esp;&esp;趁他们还都没有成长起来,皇帝想把他们都掌控在自己的手里,放在眼皮子底下,免得他们以后失控。
&esp;&esp;苦夏一家人的心性可以保证,可难免孩子们长大之后受到一些利益的熏陶,心性改变。
&esp;&esp;人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出来,千万不要小看一个人因为利益做出什么样的决定,这些都是不可控的,而作为一个皇帝要做的就是尽量遏制不可控的事情发生。
&esp;&esp;因为他给苦夏一家子的特权已经太多了,要是真的他们家的后人有了别的心思,闹出的乱子一定不小,皇帝可不希望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
&esp;&esp;尹彦之还想要和苦夏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样苦夏才能在日后继续为这个国家提供优良的种子,她的后人们也会因为皇上对他们家好,而更加忠心国家,忠心皇帝,尹彦之就这么顺手收拢了一家人的心,完全合算的买卖!
&esp;&esp;这么大个事儿,举家迁往京城,可得好好商量商量,苦夏暂时没有急于回复。
&esp;&esp;于德也不用着急去了,万一家里人都决定去京城,到时候再一起过去。
&esp;&esp;黄逸才对这件事情挺赞成的,“这倒是个好事儿,这代表了皇上对于家的看重,而且在京城一定比在这安全,王家村还是太偏僻了,遇到点事儿官府根本就来不及,他们也不能总派兵在这儿保护。”
&esp;&esp;于四林也说,“是啊,这次实在是太过危险,咱们家能一个不少的活下来那都是不幸中的万幸,要是再来一次,我可不敢保证咱们家的人还能不能这么全乎儿的聚在一起了,娘,我觉得咱们应该去京城!”
&esp;&esp;刘有香想的多是出于孩子的角度,“娘,皇上有一句话说的对,咱们家里的孩子都到了读书的年纪,于德和于才两个在王家村已经不适合了。
&esp;&esp;在京城学到的东西肯定更多,还有灿阳这个娃娃也到了启蒙的年纪,他们都需要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娘不是总说,一个人的生活环境是很重要的,不能只要孩子去读书,家里人也要跟着读书,孩子们才能愿意读书。”
&esp;&esp;“可是,娘,咱家里人都各有各的忙事,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陪着孩子们读书,倒不如听皇上的话把孩子们送进国子监去,那里的先生肯定比咱们自己教来的好。”
&esp;&esp;苦夏让人把于文渊也叫了过来,这位老先生在他们王家村待的时间可是不短,家里的孩子都受到过他的教导,家里的大人们和王家村的村民们都很尊敬这位先生。
&esp;&esp;本来王家村的人都大字不识一个,自从于文渊来了之后他们才认识几个字,也可以说是念过书的人了。
&esp;&esp;王家村的人都爱戴敬重于文渊,即使家里的于才已经成为了举人,在多年的读书之后,于文渊的学问已经不能再继续教导他,于才对他的敬重也从来没有失过半分,因为他能取得举人,功劳少不了于文渊的。
&esp;&esp;于文渊对于才的未来提出了一些建议,“老姐姐,容我说几句话。”
&esp;&esp;苦夏有礼的说,“先生请讲。”
&esp;&esp;于文渊缓缓的说道,“学问这种东西是需要和人探讨,开拓眼界才能进步,不能只闭门造车,眼界被限制,没有办法去见识更多的东西,接触更多的事物,怎么能写出一篇好的文章?
&esp;&esp;于才的知识积累已经足够,他缺少的是和其他的读书人一起探讨知识,探讨学问,接纳一些来自不同的人,不同的方向的意见和建议,让他知道知道其他的人的想法,和自己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