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等他这边印出来之后,那就无所谓了。
&esp;&esp;他们衙门还指望这个发月俸呢。
&esp;&esp;信件寄出之后,这两本书正式开印。
&esp;&esp;印刷作坊那边日日赶工,在正月十五之前,多印一些出来。
&esp;&esp;年后就有各路货商来取,印多少,就能卖多少。
&esp;&esp;也因这份收入,纪霆要征用官田,试用化肥时,刘主簿才没那么反对。
&esp;&esp;本地
&esp;&esp;户司主事欲言又止,但也只能点头。
&esp;&esp;试试就试试。
&esp;&esp;反正有纪县令兜底。
&esp;&esp;纪霆来了门北县一年多,已经证明自己的能力。
&esp;&esp;衙门众人并不反对。
&esp;&esp;但租种官田的佃户们却是有意见的。
&esp;&esp;当地百姓向来有什么说什么,直接道:“纪大人是个好官,可种田这事上,他远不如我们。”
&esp;&esp;“往地里撒这些不知所谓的东西,或许是好的,但不稳妥啊。”
&esp;&esp;重要的就是稳妥二字。
&esp;&esp;那是什么东西,或许好,或许坏。
&esp;&esp;但他们都不愿意承担这个后果。
&esp;&esp;种地本就辛苦,一季种不成,一年白干。
&esp;&esp;这风险太大了。
&esp;&esp;他们不做这种事。
&esp;&esp;“没错,我们就想种地,其他事情一概不管。”
&esp;&esp;“如果一定要在官田上试用的话,那我们就不种了。”
&esp;&esp;“对,不种了。”
&esp;&esp;“我们都不种了。”
&esp;&esp;眼看官田佃户们都要离开,那刘主簿道:“纪大人都说了,试用的田地今年不收租,这也不行吗?”
&esp;&esp;其中一个老农摇摇头:“不是收不收租的问题,如果没有粮食,就算不收租,那也没得吃喝。大家数十口人,不能冒这种风险。”
&esp;&esp;这都是最实际的问题。
&esp;&esp;纪霆过去的时候,也无法反驳。
&esp;&esp;好在都有解决之法。
&esp;&esp;那就把去年的产量翻出来。
&esp;&esp;如果今年的田地产量不如去年,那衙门补足数额。
&esp;&esp;如果产量比去年高,那依旧不收租。
&esp;&esp;等于今年种得好了,佃户们可以多拿粮食。
&esp;&esp;种得不好,跟去年看齐。
&esp;&esp;当然了。
&esp;&esp;接受这样的约定,衙门就会时时检查,不能偷懒。
&esp;&esp;各方细则定下来之后,再加上纪霆本人的信誉,佃户们总算同意了。
&esp;&esp;这件事,也引起门北县其他农户的注意。
&esp;&esp;“其他事情也就算了,这种田之事,纪大人真的能行?”
&esp;&esp;“不好说,反正先看看。”
&esp;&esp;数十种调配好的化肥分门别类。
&esp;&esp;基肥,追肥。
&esp;&esp;以及看庄稼什么情况,用什么肥。
&esp;&esp;这些都有书吏差役专门盯着。
&esp;&esp;负责此事的差役还道:“这化肥烧制的怪异,用得也怪,当真有用?”
&esp;&esp;谁知道呢。
&esp;&esp;反正就算没用,佃户们也没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