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累。jpg
帝陵都要如此节俭的李世民深受文武百官和百姓的赞美与追捧,但他仍然没有过度骄傲,继续高度警惕世家门阀。
他永远忘不了看到黄巢杀入京城丶按氏族志大肆杀戮时的血流成河。
也忘不了安史之乱“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切。
唐朝中期,这些门阀贵族就是王朝得以存续百年的最大危机。
哪怕他打压了韦氏一族,范阳卢氏一族也被杀的彻底。门阀世家有所收敛,但问题依然存在。
这些世家贵族从汉朝起,历经五胡乱华丶魏晋乱世,直到唐朝末年。
跨越了将近一千年,世家,作为一个特殊的权贵阶级,越来越繁荣而又生生不息。
李世民都头疼了,苦笑道:
“这就是你们说的生命力如同小强?”
【流水的皇帝,铁打的世家。
五胡乱华时期皇帝挨个换,但世家依然屹立不倒,最多就是换几个姓氏。可世家制度根本无法动摇。
这麽多豪强世家,哪怕朱元璋来了都杀不完,还是得慢慢瓦解。】
于是,李世民和现代人一番探讨後,决定采用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制度。
凭什麽嫡长子就能享受全部资源?
既然家族有那麽多孩子,不如大家排排坐吃果果,都分些土地和财富。
很快,唐朝就出台了新的继承权律法,嫡长子依然享有地位等世袭特权,但其他孩子无论嫡庶,都应享有同样的遗産份额。
甚至应该包括私生子。
这条律法一出,顿时朝堂内外无数人反对。
尤其是自诩清流之人,更觉得让私生子和庶子继承遗産简直是道德败坏丶礼教沦丧。
“陛下,若如此,天下只怕会出现无数血脉无法验证的私生子试图瞒混过关啊。”
李世民一听,还有这种好事呢,当然是立刻当成赞同的理由立马推行下去。
现代人一听,这主意好哇,他们怎麽就没想到呢?
于是旅游着旅游着,忽然大家就开始到处叫爸爸。
“阿耶阿耶,看看我啊,我是你家失散多年的亲儿子!
虽然是私生子,但我吃得不多拉的也少,只要给我一箱黄金,咱们什麽都好商量!”
“呜呜呜,阿耶耶你不记得我了吗?我是大明湖畔的紫薇啊!
四郎,那年杏花微雨,难道你也不记得了吗?”
莫名其妙多出来一堆好大儿,世家们:???
哪里来的海外发癫人啊快滚!
各个世家因分配不均头疼不已,家里闹哄哄的。
明明知道这是陛下的阳谋,但谁让陛下能打呢。
造反没前途,因此完全没办法。
各个家族一边要应对胡乱认亲的海外人,一边还要处理自家吵吵闹闹的儿女。
他们没办法对陛下发怒,于是只能把怒火发泄在海外人身上,尤其是那些当官的海外人。
唐朝自太宗陛下以来,便不拘泥于当官者是胡人还是大唐本土人,此时朝内也有不少胡将。
但让“海外人”坐到大唐户部侍郎丶尚书等核心位置,就有点过分了。
于是很多人纷纷以这些海外人可能盗窃大唐机密为己所用丶反过来对付大唐为由,上书批评。
一时间,这种言论引发衆人认同,舆论浪潮直扑帝王和所有现代打工人。
【关键是代入现代想想,如果自家的财政部部长不是纯正的华夏人,而是不知哪里来丶长得像华夏人的“海外人”?
确实很容易引发信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