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顶点文学>决战华尔街 > 106 做空纳斯达克(第1页)

106 做空纳斯达克(第1页)

106做空纳斯达克

圣诞节假期,和便宜老公一起过,妹妹扔给哥哥照顾,两个人去了肯尼亚自然保护区打猎。

火药破膛那一瞬间带来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令海莉痴迷不已,她现在枪法很不错,教练说她很有学习射击的天赋。

怀特还是从各种渠道知道了海莉给一个小明星花了三个亿——虽然这样传实在是太过了,海莉其实是给了派拉蒙钱,她自掏腰包给那个克拉克是两千万美金,也不算自掏腰包,用的仍然是极光的钱,以追加投资的名义。

资本家不会轻易动用自己的私库。

霍恩比私下里提醒怀特要海莉收敛一些。

但海莉师出有名,打着给哥哥还人情债的名义,毫不在意。

其实到了海莉这个地位,也没多少人能真正管得了她了。

她的前老板格里芬在风头最盛的时候相当嚣张,连华尔街七大投行的总裁都得低声下气地求他分一笔业务。如今,海莉的地位和当年的格里芬已不相上下。她不可能听加西亚家族一句话就乖乖照办。毕竟,如今有无数大企业和资本家将钱托付在她手中:犹太人丶盎格鲁-撒克逊人丶日耳曼人丶斯拉夫人丶中国人丶日本人……各路人马都指望她帮他们赚钱,也都想从她那里拿到资源。谁敢对她大声说话?

不过好消息是,两个人跑出来度假後感情好了一些,没了该死的工作和利益,海莉就显得可爱动人起来。

她平时是不会花一分心思在他身上,现在有了空闲,聪明又漂亮的女人只要稍稍动一动手指,就能把小加西亚先生迷得找不着北。

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度假别墅里。

1月初,结束度假,小加西亚先生美滋滋地回纽约工作,海莉再次前往欧洲。

极光资本的体量几乎以每个月几十亿的速度增长。

到了一月末,极光资本管理资産总额已经高达279亿美金。

和英国的国家石油集团丶联合利华丶葛兰素史克;德国的大衆集团丶西门子电气丶奔驰集团;法国的卡尔卡特集团丶雪铁龙丶空客;意大利的菲亚特;瑞士的雀巢丶罗氏;荷兰壳牌工业集团全都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基本以重工业集团和食品工业集团为主,这些企业的体量虽然大,但财务报表大多不好看,很容易受到原材料供应和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影响。

市面上目前也就极光打着做风险资産管理的名义到处‘招揽业务’,有麦乐鸡珠玉在前,很多大型企业都愿意花个几百万试一试。

试完麽,都说好,毕竟大多数企业之前根本没有在资産上下过功夫,从0-1当然很简单啦!

海莉虽然对每家企业都拍胸脯保证自己是在做私人订制,但实际上换汤不换药,核心仍是她在ESF时期就已成熟的宏观对冲模型与全天候资産配置策略,只不过针对不同行业丶不同风险敏感点做了轻微调整。

对于重工业客户,重点在于锁定能源丶金属丶运输等成本端波动;对于食品与消费品企业,侧重农産品丶汇率与区域物流价格变动。

每一套方案看起来像是为客户量身打造,实际上背後运行的是同一个参数化平台。

这样就省下来大量的人力成本。

为了提升客户“参与感”,海莉又将原本封闭的对冲系统拆解成若干个模块,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选择组合式服务,并接入极光提供的数据接口进行内部预算控制。

这种B2B资産管理服务模式在传统基金业几乎没有前例,反倒像是金融科技公司与供应链平台的融合体。

也是打了个信息差,毕竟企业不可能像华尔街的专业机构那样懂资産管理。

很新颖,给大老板们都听得一愣一愣的。

海莉和他们签订的都是期限约束条款——会有一段试用期,只要试用方案一旦産生正收益,客户便自动进入长期合约阶段,并可能在後续被要求开放部分年金账户丶保险资金丶离岸资金等托管权限,逐步演变成战略合作。

所以270多亿的规模都还只是表象。

海莉也逐渐确定了极光资本的几个主要服务对象。

大型企业:帮助他们管理冗馀现金丶做员工养老金计划和投资组合方案。

金融机构:外包部分资金的投资管理。

主权财富基金政府机构:同企业,但会接手他们的诸多现金账户进行管理,极光资本的270多亿中有55%都来自于这一部分。

企业年金基金丶工会基金等养老基金和大学学校基金:同上,不过一律把钱放到极光下面最稳妥的那两个子基金中,不参与任何高风险投资业务。

个人客户:占比很少,不过这一部分也很特殊。

海莉的办法是建了一个“忒弥斯俱乐部”,采取严格的邀请制与审核制,全球仅开放100个名额,毕竟物以稀为贵嘛,越稀缺有噱头的东西就越宝贵。

俱乐部成员享受极光资本一切産品和服务的优先挑选权,还有私人定制权和特殊投资服务。翻译一下就是,海莉可以继续为这群人挑选一些高风险的漏洞去搞投机主义。

还干了一件大事!接到了希腊政府的委托单。

希腊政府想要加入欧盟,但欧盟《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成员国财政赤字不能超过GDP的3%,公共债务不能超过GDP的60%,希腊并不满足这一点,所以找到华尔街——用金融术语说,是优化财政数据,实际上就是掩盖债务问题。

这一单子被Gordon&Stein接了过来,由于涉及到的技术过于复杂,于是又委托给了极光。

抹掉一个国家的债务,唯一的办法就是使用衍生品,而且是相当复杂的衍生品。

通过货币互换,将债务转移到衍生品合同上,而衍生品合同中的内容不被欧洲统计局计算在内。

这样,债务就成了所谓的“表外项目”,不会计入财政赤字,也不会出现在对外公开的资産负债表上。

这一笔交易净赚了六个多亿,极光和Gordon&Stein各拿一半。

唉,做生意,谁不是招摇撞骗呢?至少极光资本真的很认真地在为他们赚钱,而不是只想着骗一笔跑路,短期想法要不得,长期主义才能指明前进的方向,海莉自认为自己已经是华尔街最有道德感的资本家!

仓位方面,极光逐渐清空了之前持有的科技股票,增加了埃克森美孚丶雪弗龙这种能源与大宗商品相关的股票仓位,另一部分购买了大量价格已经跌到谷底的国债丶企业债券和货币市场基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