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凭小胥按了两次喇叭,跟了她二十米,一骑绝尘,留给她一串车尾气。
“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不想要就是不想要”——苏老师几乎每次读书会都会讲这句话。今天也不例外。
事实上,小胥正是在苏老师老调重弹时睡着的。
小胥没这方面的烦恼,不能要求她感同身受。
小胥可厉害了,很多事情她不在乎,就算在乎,她也能说服自己不在乎,一旦做出决定,没有回旋余地。
她都能大大方方打瞌睡了,她还在乎什么呢?
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不想要就是不想要。
苏老师说出这句话很容易,读书会现场大家跟读得也很澎湃。
然而现实生活中能做到的人寥寥无几。
对极度讨厌的同事可以说不,对老板、上级呢?对保健品销售、导购可以这样讲,对深信保健品有益健康的父亲呢?
社交圈讲情分,要面子。
工作圈讲利益得失。
苏老师说,你们就是太容易害怕被情面社会规训出的恐惧,缺乏说“不”的勇气,可是你不去试试,怎么知道你恐惧的事情一定会发生呢?
漆颐甚有感触。
她给自己定了一个计划,每次在读书会受到启发,就一定在下次读书会实践三次。
表达不喜欢,勇敢说“不”,就是她这次打算实践的。
不想让别人看小胥,做到并表达,完美。
不想小胥借花献佛,说到并做到,漂亮。
本周两次勇敢说不,达成。
尾声固然出现了“那瑞”这么一个不和谐的音符,但今天收获颇丰,于是收到十月信息,漆颐打开聊天框。
十月:「你拍照好好啊,镜头语言、光感、审美都好在线,有没有考虑拓展下摄影师职业?」
读书会自我介绍,漆颐只说自己是自由职业,平时做做兼职,没有透露具体工作经历。
小胥以前耳提面命的,出门在外身份是自己给的没错,也要分场合,如果明显是消费场所,千万别摆出了不起的模样,人家只会把你当冤大头,狠狠宰你。
漆颐记得。
漆:「业余水平。爱好变职业做起来就没意思了。」
十月:「是啊,我大一写的两篇公众号文章就收获了10w+,毕业后大家都在忙着考公考编,只有我一头扎进自媒体,还以为能靠自媒体养活自己。但是真正把写文章作为职业,就发现现实很残酷……」
十月:「叹气。」
漆颐看过十月的公众号和小红书。
十月公众号刚好五年,对上她大学到毕业一年的时间线。公众号看不到粉丝数,小红书注册两年,目前粉丝4200+,粉丝数量不算多。
十月的领域比较小众,公众号是职业观察者。
她观察记录的职业却不是大众喜闻乐见的:环卫工、农村代课教师、早市摊主、社区护理员、三线城市月嫂……
走的更不是爆款营销路线。
或许受新闻专业背景出身影响,十月的字里行间透着学院派的基础素养,每篇内容很翔实,结构严谨,遣词造句精雕细琢,情感克制。
然而就是不温不火。
每篇观察笔记都耗费她大量心血。但越用心打磨,越不受平台欢迎。十月也尝试过“八面玲珑”的吸睛笔法,但不仅收效甚微,还流失了一部分关注者。
用户习惯了三秒获取快感的内容,就不习惯从精心雕琢的表达方式中获取内容,他们甚至不一定需要内容。
创作者的成本是数年的知识、阅历、经验积累,反过来讲,观众解读文本所投入的注意力、时间、认知倾斜也是成本。
创作者不可能因为自己付出成本,便摁头要求观众付出对应的精力、注意力。
现实很矛盾。
一次成功,不代表它是一条你能一直走下去的成功路径。
努力也不一定换来收获,但却能让你看见自己的失败,让你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