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信任
在原书小说里,关于男主和女主的争执一直就没有断过,虽然大部分读者是奔着看虐渣和追妻火葬场来的,但介于陈千楚是真的太渣了,这种不珍惜白月光,转头又拿着替身去各种虐,那前期干的事,简直人神共愤。
也因为这,不少读者都提出了换男主的意见,在这其中,被作者亲妈各种爱护的李晟就成了首选代表,甚至还有人希望写死陈千楚,让顾栀一个人安安静静搞事业。
但是这都是不可能的了,因为作者夏思柔已经穿书,所有的剧情都不可能通过修文而改变,可是,一切也不能说没有机会,毕竟现在的局面是,宋初或许可以阻止顾栀把一颗真心全都交给陈千楚。
反正剧情已经崩了,再疯狂点又能怎麽样。
不过要是宋初知道顾栀在经过这件事之後完全变成了一个不对男子感兴趣的女汉子,并且将她当做女英雄去模仿的时候,她就绝对不会有这种想法了。
夏思柔察觉出了宋初表情的不对,她敲了敲桌子,试探着开口,“小初,我问你,你是不是想跟温言州回京都了?”
宋初细想片刻,表情有些犹豫,“我,我不知道。”
“那你就是想回去了,如果你不想回去的话,你一定会直接告诉我答案,可是现在你犹豫了,那就说明你潜意识里想跟他走。”
夏思柔挑了挑眉,她有预感,自己的“双面间谍”生涯终于要结束了。
“或许吧!但是温言州好像做了一些会让我接受不了的事情。”宋初揉着眉心,向後倚了一下,“他支支吾吾一直不肯告诉我,我觉得不是什麽好事。”
“会不会是……他动了你的家人或者朋友之类的?”
宋初的瞳孔瞬间放大,朋友,他不会是对阿玉和南月做了什麽事情吧?他从和我遇见,就没有提过和她们两个有关的事情。
夏思柔敲着桌子,把宋初的思绪给喊了回来,“小初,你怎麽了,你可别乱猜?”
宋初摇摇头,仰起头闭上眼睛,眼底无数难以言喻的情绪皆被掩去,再睁眼时,已经察觉不出有什麽不对劲了,“没事,我去看看孩子们。”
夏思柔犹豫着,最後没有拦,她想着还是给宋初留点私人空间的好,跟着温言州回京都可不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是得让宋初自己好好想想。
宋初出了房间,如果有人仔细看她的走姿,就会发现宋初她走的并不稳当。
会是他对阿玉和南月做了什麽事吗?
可是我明明在信上嘱咐过他不要迁怒于他们两个人,温言州这麽在意我的心情,应该不会动她们的。
如果他真做了他认为我无法接受的事,那也应该是他在夺嫡的路上沾了不少人的血。
对,是这样,一定是这样的。
我得对他有信心,我得相信他。
温言州从客栈离开之後,就和宋初单方面断了联系,宋初所能知道的关于温言州的事情,除了大街小巷传着的小道消息,就是温言州留在宋初身边的两个暗卫告诉她的内容。
温言州治旱,通过疏通河道,并在原有河道的基础上挖河修渠,从隔壁郡引江水而来来缓解当地的旱情,除此之外,他还以雷霆手段整顿俞郡官匪勾结和贪官污吏,一时之间,俞郡境内的官员人人自危,生怕牵连到自己。
但在这一朝一夕之间,是温言州和俞郡强大的关系网的拉锯战,走错一步,就极有可能被那群人给反噬掉。
这些事的结果或许只需要一句话就能说清,但是促成这结果的过程,却是绝没这麽简单的。
温言州快刀斩乱麻的把证据都搬了出来,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跟挑重点似的把俞郡的几个上层官员全部扔进了大牢,独留下了俞郡郡守一人,还对他各种信任,仿佛并无怀疑。
官匪勾结的事查起来很复杂,背後的利益网是这些人用了好几年才构建起来的,其中的关节,不好查。
当然,如果提前知道些什麽的话,那结果就能有些稍微的不一样了。
温言州垂眸看着手里的图纸,面无表情地开口,“右鸦,我让你查的事情查的如何了?”
“回禀主子,和你之前的猜测一样,俞郡郡守赖璞和赵王之间确实有联系,赖璞的侧室夫人,是赵王妃生前的贴身侍女。”
右鸦低着头,恭恭敬敬地回禀,“赖璞科举入仕,和赵王妃是老乡,赵王陪赵王妃回乡探亲的时候偶遇到了中探花回乡的赖璞,赵王把人拉在门下,在暗地里保他步步高升,最後让他坐上了俞郡郡守,帮赵王扶持了不少山匪寨子。”
温言州闻言冷笑了起来,“李渔他还真觉得成为俞郡官场的暗中掌管者,扶持几个山头的山匪,就能有谋权篡位的武力条件了,他也不想想,当今哪位是怎麽坐上皇位的。”
温言州说的没错,李昂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官匪勾结。
先帝还没死的时候,李昂就偷偷在自己管辖的几个郡里培养自己的私人队伍,在自己够不到的地方,李昂就通过扶持山匪获得了不少的武力支持,现在朝中有不少武将都是那时跟着李昂混起来的。
也恰恰因为如此,李昂最见不得的,就是下面的人暗中训练队伍,和山匪勾结。
“把你知道的证据全部整理好,明日你和左鹤就去分头抓人,我要把这件事捅到我那位大皇伯的面前,我倒要看看,他会怎麽处理这件事。”
到那个时候,我就只需要隔岸观火了。
处理掉李渔,剩下的李炎就不是问题了。
温言州的奏折在七天後送抵了京都,李昂看着温言州奏折上暗示俞郡的官匪勾结和京中官员有关的证据,以及那上面整理地细致有条的名单,李昂落在一旁李渔递上来的折子上的目光变得越来越冷。
最後他合上手里的折子,眉间拧起一道沟壑,语气寒冷刺骨,“来人,传朕旨意,立马差国师来见。”
八月的天气依旧暑热难耐,所有的河道终于连接完毕,引来的江水缓解了俞郡的大旱,就在衆人歌颂温言州所做的事时,京都的一道圣旨却被快马加鞭地送到了俞郡。
传皇上旨意,安世子李晟即日起转交钦差一职,俞郡事宜交由新任钦差步岳全权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