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没有立即公布这份伪诏,而是将它置于文鉴阁正堂,然后派人去请九学大儒前来。
“诸位先生,今日请你们前来,是为了共议一件大事。”林清梧看着眼前的九位大儒,缓缓地说道。
“林大人请讲。”一位须皆白的老儒生说道。
林清梧指着桌上的那份伪诏,说道:“这份诏书,是皇上秘密下达的,着令西山大营入京,接管皇城防务。”
“什么?!”大儒们闻言,顿时一片哗然。
“诸位先生,请先冷静。”林清梧抬手示意大家安静,“这份诏书的真伪,尚且存疑。因此,我请诸位先生前来,就是为了辨别真伪。”
大儒们纷纷上前,仔细地查看那份诏书。
他们用感应墨测试,现诏书上的印油泛着淡淡的青色,这表明,这是一份伪诏。
“林大人,这份诏书,确实是伪造的。”一位大儒说道。
“然皇帝不认,百官难断。”林清梧轻声说道,“因此,我提议,请皇帝亲临文鉴阁,当众以先帝遗血试诏——先帝血遇真诏则赤,遇伪则青。”
这个方法,源自古礼,皇帝根本无法拒绝,否则,就等于是自承心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儒们闻言,纷纷点头称赞。
“林大人此计甚妙!”
祭典前夜,沈砚之率领文卫营,将文鉴阁围了个水泄不通。
高阁之上,埋伏着神射手,地面上,洒满了感应墨粉,就连屋顶的瓦片,都经过了药水处理。
他又命人在阁外设下“正气屏”,由百名学子手持《正典全书》诵读,声浪如潮,以防止任何“霜钟”残音渗透。
林清梧则在阁中设案,将伪诏、先帝血玉、感应墨纸、遗诏残批并列陈列,又命人将那枚林家染血的玉佩,悬于梁上。
“今日不是审诏,是审心。”林清梧看着眼前的这一切,轻声说道。
微风拂过,吹动着她鬓角的丝,也吹动着悬挂在梁上的那枚染血的玉佩。
玉佩在灯光的照耀下,散着淡淡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林家那段不堪回的往事。
沈砚之站在林清梧的身旁,看着她清冷而又坚毅的侧脸,心中充满了敬佩。
他知道,为了这一天,林清梧付出了太多太多。
“一切都准备好了。”沈砚之轻声说道。
林清梧点了点头,目光转向文鉴阁外,那无尽的黑暗。
“接下来……就看他的了……”她轻声呢喃,声音轻的几乎听不见。
沈砚之看着林清梧,知道她口中的“他”指的是谁。他的
文鉴阁内,气氛压抑到了极点,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
所有人都知道,一场惊天动地的大事,即将生。
而这场大事,将决定整个大胤王朝的命运。
“大人,感应墨已经准备妥当,文鉴阁外也已经按照您的吩咐布控完毕,万无一失。”
林清梧站在文鉴阁的窗边,凝视着远方,她那双清冷的眸子里,映衬着点点星光,显得格外深邃。
“很好,接下来,就让我们静候佳音吧。”她轻声说道,语气平静而又自信。
沈砚之站在她的身后,默默地注视着她
“放心吧,一切都会顺利的。”他轻声安慰道。
林清梧微微一笑,转过身来,看着沈砚之,轻声说道:“砚之,你说……他会来吗?”她的声音很轻,但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沈砚之握住了她的手,坚定地说道:“他会的,为了皇位,他什么都做得出来。”
林清梧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只是默默地握紧了沈砚之的手。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文鉴阁内的气氛也越来越紧张。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那个人的到来。
而此时,在皇宫的另一端,一个身影正在黑暗中快地穿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