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辩堂”舌战群儒后,京城老百姓茶余饭后又多了个新谈资——“说书人舌藏妖音”。
那可不是一般的八卦,街头巷尾,大爷大妈们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当天的情景,恨不得把唾沫星子都喷到你脸上,就差没把留声机搬回家循环播放了。
“你听说了没?那小铜片儿,啧啧,一放出来,那声音,瘆人!”
“可不是嘛!我那天就在现场,离得老远都觉得后背凉!”
林清梧是谁?
那可是大胤朝的“话题女王”,流量密码的持有者。
她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紧接着,谢昭容(这位姐也是个狠人,笔杆子比刀子还利索)奉旨刊行了一本《文身考》。
这哪是考据啊,简直就是一本“刺青黑历史”。
从前朝余孽到本朝乱党,一个个被扒了个底朝天,身上刺了什么,怎么传递消息,全都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书的末尾,谢昭容还意味深长地加了一句:“肤为心表,纹即逆志。”这话说得,直接把刺青和“造反”划上了等号,简直是杀人诛心!
林清梧趁热打铁,一道诏令下去:“凡新入文卫、太学、宫役者,须经‘雪蚕丝照’验肤,禁有隐纹。”
“雪蚕丝照”是什么?
那是一种特制的丝绸,据说能照出皮肤下的隐藏纹身。
这玩意儿一出,整个京城都人心惶惶。
谁也不想被扣上“心怀不轨”的帽子,毕竟,掉脑袋的事儿,谁也不敢拿来开玩笑。
三天后,工部的人战战兢兢地呈上一份报告:京营新兵中查出十七人臂藏“癸未”暗刺,皆为边镇调入。
这“癸未”是什么意思,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也没必要懂了。
本以为林清梧会大雷霆,结果,她只是淡淡地挥了挥手,命工部的匠人以“感应灰”覆其刺青。
“此纹遇心虚则显血光。”林清梧轻描淡写地解释道。
这下,那些新兵蛋子们彻底慌了。
谁知道自己心里有没有鬼?
万一哪天做了亏心事,这刺青突然冒出血光,那还不得当场社死?
于是,他们开始自地刮肤除纹,那场面,简直是血腥暴力,看得人头皮麻。
与此同时,沈砚之也没闲着。
他仔细研究了被俘说书人的验身录,现其脊柱第三节有细微灼痕,像是被高温烙印过。
“有问题!”沈砚之的直觉告诉他,这绝对不是普通的伤疤。
他命雪蚕卫以“磷显法”处理,结果,一段微型声纹显现出来——与“影蛇”的密令完全一致!
“好家伙,这帮家伙真是丧心病狂!”沈砚之忍不住在心里骂了一句。
他立刻追查边镇兵籍,锁定了三名退役士卒,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曾在“炎祠”服役。
“炎祠”是什么地方?
那是边镇祭祀战死士兵的祠堂,也是“影蛇”秘密活动的据点。
沈砚之不敢怠慢,立刻带人赶往边镇。
在一处偏僻的村落里,他找到了其中一名退役士卒。
那家伙正赤裸着上身,拿着烧红的烙铁,一下一下地往自己的背上招呼。
火光中,那扭曲的纹路像一条条狰狞的毒蛇,看得人毛骨悚然。
“你们怕的不是我们看见,是怕自己哪天会无意识地念出来。”沈砚之冷冷地说道。
林清梧得知消息后,并没有下令大规模清查。
她知道,这种强制手段只会适得其反。
于是,她又出了一招妙棋——文化入侵!
她命谢昭容在《蒙学正字篇》新增“身”字课,例句为:“正气在心,不在皮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