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卷展开的瞬间,青铜锈色的长轴在夜风中簌簌作响,像有一双无形的手在翻卷岁月。
苏小棠的指尖刚碰到那抹青布围裙的轮廓,耳畔便响起细若游丝的旁白,像是古卷里沉睡的魂灵在吐气:“舌尖之战,非为传承,实为封印。”
她的瞳孔骤然收缩。
画面里的御膳房比现在更宽敞,青砖地面泛着温润的光,最中央那口“百味鼎”正腾起袅袅白雾,鼎身纹路流转如活物——和陈阿四方才说的“能引灶火真意”的描述分毫不差。
立在鼎前的女子系着青布围裙,侧脸被蒸汽熏得微红,后颈那枚淡红胎记,正随着她转身的动作,在烛火下显露出和苏小棠一模一样的形状。
“母亲……”她喉咙紧,指尖无意识地抠进掌心。
记忆里模糊的碎片突然清晰起来:幼时躲在柴房,总闻见若有若无的桂皮香;被嫡姐推下井时,恍惚听见有人在耳边说“别怕,灶火会护着你”;第一次动本味感知时,眼前闪过的不是食材纹理,而是一双沾着面粉的手,正将半块烤红薯塞进她冻僵的小手里。
“当年老厨头说这卷录毁于大火,原来被你母亲以血纹封在玉简里。”陆明渊的声音从身侧传来,他的指尖点在画卷角落一行极小的古篆上,“看这里。”
苏小棠顺着他的指尖望去,血写的批注在夜色里泛着暗紫:“灶神意志需依附宿主方可重生,而宿主一旦觉醒,便能反制其意。”她忽然想起方才神只消失前那抹慌乱的眼神——原来不是她撞破了阴谋,是她的觉醒,让那团寄生在灶火里的意识慌了神。
“你已经做到了第一步。”陆明渊转头看她,眼底的暗芒比以往更亮,像是藏着一局刚布到关键处的棋,“觉醒自我意志,便是反制的开始。”
“所以母亲当年……”苏小棠的声音颤,画面里的女子正将玉简按在百味鼎上,鼎身纹路突然暴涨,几乎要将她整个人吞没。
她这才注意到女子的额角渗着血,青布围裙上也染着暗红,“她不是失败了,是主动引灶神意志入鼎,用自己做了封印的锚?”
“否则你以为‘天膳阁传人’的胎记,为何是灶火形状?”陆明渊伸手替她拂去落在间的画卷碎屑,“你母亲用命换了八十年太平,直到你觉醒本味感知——那不是灶神给的礼物,是你血脉里的封印在松动,在提醒你,该接棒了。”
“当啷——”
陈阿四的刀鞘重重磕在青砖地上。
他不知何时踉跄着扶上了桌沿,布满刀疤的手死死攥住桌角,指节白:“我师父的师父说过,百味鼎‘能引灶火真意’,原来这‘真意’不是厨艺,是……是锁魂的咒?”他突然抬头,瞪着画卷里那口鼎,喉结滚动着重复,“我跟着赵公礼学了十年,他总说‘要敬畏灶神’,原来他……”
夜风卷着画卷翻到下一页,苏小棠看见赵公礼年轻时的脸——御膳房学徒,正跪在百味鼎前,双手捧着刻满火纹的长勺,而他身后的阴影里,一抹红光正顺着勺柄爬进他后颈。
陈阿四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像是要把肺里的腥气咳出来。
他弯腰捡起刀鞘时,抬头正对上苏小棠的目光,张了张嘴,又抿紧嘴唇。
“怎么?”陆明渊挑眉。
陈阿四的喉结动了动,刀鞘在掌心转了半圈,最终只是闷声说:“没什么。”但他盯着画卷的眼神太灼,像是有团火在烧,烧得他太阳穴突突直跳——他想起赵公礼临终前攥着他手腕的手,烫得惊人,嘴里一直念叨“解脱不了”“出不去”;想起御膳房那些总在月圆夜对着灶台磕头的老厨役,他们后颈的红痕,和画卷里赵公礼后颈的阴影,形状竟分毫不差。
苏小棠顺着他的视线看向画卷,突然伸手按住他手背。
陈阿四触电般缩回手,却见她眼底金芒未褪,比任何时候都亮:“想问什么就问。”
陈阿四的眉峰皱成一团,刀鞘在掌心捏得响。
他张了张嘴,刚要出声,远处突然传来更夫敲梆子的声音:“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声音惊得画卷哗啦翻页,露出最后一幅画面:苏小棠自己站在百味鼎前,手里的玉简正迸射金光,而她后颈的胎记,比所有前人都亮,亮得像要烧穿皮肤。
陈阿四的画被堵在喉咙里,他盯着那幅画,突然重重抹了把脸,抓起刀鞘转身走向灶台。
铜锅里的火星还在忽明忽暗,他抄起锅铲猛搅两下,油花溅在脸上也不躲,只是低低骂了句:“他娘的。”
苏小棠望着他的背影,又转头看向陆明渊。
后者正慢条斯理地卷起画卷,青铜轴头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她摸了摸后颈烫的胎记,忽然笑了——不是从前隐忍的笑,是带着火的笑,“所以赵公礼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