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那也意味着,他们这届乡试就要正式答题了。
&esp;&esp;考生们在狭小的席舍里躺着。
&esp;&esp;有的心绪不宁,根本睡不着。
&esp;&esp;有的尽力安抚自己,为明日科举做准备。
&esp;&esp;而守在外面的考生家长们,很久才离开。
&esp;&esp;卓家几个人坐马车回去的时候,还有些担心。
&esp;&esp;卓舅舅叹气:“本来好好的,考试之前却出了这么大的事,实在让人头疼。”
&esp;&esp;“希望不要影响他考试。”
&esp;&esp;其他人连连点头。
&esp;&esp;是啊,不要影响霆哥儿才好。
&esp;&esp;纪家也好,卓家也好,确实只有这么一个有出息的孩子了。
&esp;&esp;第二日乡试开始,整个京城似乎都安静片刻。
&esp;&esp;不过很快又热闹起来。
&esp;&esp;而贡院里面的考生,则开启长达九日的考试。
&esp;&esp;。
&esp;&esp;四书五经里面抽取题目,考题是什么就写什么。
&esp;&esp;这就是检验他们读书生涯的时刻。
&esp;&esp;饶是参加过大小许多考试,纪霆都能感觉到科举的严肃,他打起精神,在试卷上落笔。
&esp;&esp;学了这么久,总要有点成果的,更不能辜负自己的努力。
&esp;&esp;还有家族的期望。
&esp;&esp;八月份的天气还有些热,纪霆先静下心,再开始写文章。
&esp;&esp;不管别人对他的期待如何,他该怎么写就怎么写。
&esp;&esp;今年的主考官是程首辅。
&esp;&esp;一般来说,这么大的官,基本不会亲力亲为。
&esp;&esp;但科举题目,肯定是他拟的。
&esp;&esp;刚看四书第一题。
&esp;&esp;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esp;&esp;出自《孟子》。
&esp;&esp;这是劝诫统治者的,如果乐于做百姓们喜爱的事,那百姓就会跟统治者一条心。
&esp;&esp;反之则亦然。
&esp;&esp;这句话并不难解,大意是说上位者跟百姓休戚与共,同舟共济。
&esp;&esp;纪霆并未急着作答,而是看第二题。
&esp;&esp;第二题出自《论语》。
&esp;&esp;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esp;&esp;乍一看,这题目前半段必然出自论语,另一句话大家很熟悉。
&esp;&esp;那就是欲速则不达。
&esp;&esp;后半句出自《道德经》,考举人的书生,这书必然也是读过的,对他们来说并不算难。
&esp;&esp;两句话糅合到一起,大意是不能被蝇头小利诱惑,也不能被外界的光彩迷了双眼。
&esp;&esp;这句话同时是告诉上位者的。
&esp;&esp;上位者须,慎微、节欲。
&esp;&esp;纪霆挑挑眉。
&esp;&esp;后面两道四书题目都差不多。
&esp;&esp;再看五经三道题。
&esp;&esp;纪霆在宜孟县的时候,选的是《诗经》《礼记》,来了国子监之后,又多了一门《中庸》。
&esp;&esp;此刻题目也是这三本书出来的。
&esp;&esp;第一题为《诗经》里的话,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esp;&esp;意思是,周虽然是古来的国家,但总是在不断革新。chapte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