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笔锋一转,换了个思路。
&esp;&esp;所谓的时务策,他只讲了老调重弹的计策,只从周礼之间寻找答案。
&esp;&esp;然后说明,人才过多,正是国家繁荣,皇上英明,官吏齐心协力的成果。
&esp;&esp;其实不用为这种事担忧,一切顺其自然即可,此为顺应天命,颇有些中庸道理。
&esp;&esp;文章本身,自然写的花团锦簇,也很有教育意义。
&esp;&esp;可并未往深了写。
&esp;&esp;不过写了这样的文章,他就没打算再拿第一了。
&esp;&esp;毕竟其他同年铆足劲写,肯定会写
&esp;&esp;出更不同的建议。
&esp;&esp;其实很多建议并非大家想不到,只是没机会写出来罢了。
&esp;&esp;皇上给了这个机会,有些人自然想把握住。
&esp;&esp;但这,真的是机会吗?
&esp;&esp;纪霆心里直接打了许多问号。
&esp;&esp;再想到他爹说被罢官就被罢官。
&esp;&esp;那齐大人同样说外放就外放。
&esp;&esp;至今为止,他还不知道他爹被罢官的真实原因。
&esp;&esp;这殿试的第一课,学的竟然朝廷的水有多深。
&esp;&esp;纪霆把文章顺利写完,等着收卷。
&esp;&esp;只一道策论,皇上给了一个时辰时间,足足够了的。
&esp;&esp;当然,这期间皇上并不会一直都在,只是等收卷之后,他跟重臣们再回来。
&esp;&esp;不过收卷的时候,很多进士还意犹未尽,总觉得自己没写够。
&esp;&esp;纪霆扶额,正好跟田俊,李三枝,还有郑平互相对视。
&esp;&esp;袁秉亮跟万岑明显也有思考。
&esp;&esp;再看其他人,稍微年长些,甚至因举人身份,在家乡做过书吏,甚至做过小官的,都察觉出问题。
&esp;&esp;只有些年纪尚小,涉世不深的,觉得是个提建议的好机会。
&esp;&esp;甚至还有人在整齐队伍的时候,偷偷问纪霆:“纪会元,你写了什么策,让我们都听听吧。”
&esp;&esp;纪霆摇头。
&esp;&esp;他并未写什么。
&esp;&esp;而且他也不指望做状元。
&esp;&esp;不是自己才华能力不够。
&esp;&esp;是如今的情况不对劲,不能走错一步。
&esp;&esp;纪霆面色如常,甚至带了丝微笑,不过跟他爹对视一眼,明显看出他爹眼神中的担忧。
&esp;&esp;这就是父子都在朝中为官的好处吗。
&esp;&esp;他外祖跟舅舅面色也不大好,都看向他。
&esp;&esp;方才还好好的。
&esp;&esp;突然就又有了变化。
&esp;&esp;纪霆只当做不知,再次带着众人行礼,然后等待大殿上阅卷。
&esp;&esp;之前不管小考大考,阅卷都是私底下进行的。
&esp;&esp;这种当场阅卷,甚至分为三六九等的阅卷,实在让人揪心。
&esp;&esp;尤其是一甲前十的文章,全都交到皇上手上,名次基本就是他跟首辅,以及翰林大学士等人排名。
&esp;&esp;再往下也差不多。
&esp;&esp;反正给他们阅卷的官员,是很多进士头一次接触这么大的官。
&esp;&esp;别看他们贵为进士,但在这大殿之中,依然渺小。
&esp;&esp;阅卷的时间并无时间限制,只看皇上等人的心情。
&esp;&esp;大臣跟皇上的动作,被远远的进士们偷偷瞄着。
&esp;&esp;只见三甲进士里有五六篇文章被递到二甲那里,看样子排名有所变化。
&esp;&esp;二甲学生里,也有递上到皇上手边的。
&esp;&esp;当然,殿试的一甲只有三人,二甲有三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