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皇帝起初只当是爱妃的心意,欣然受之。但渐渐地,他感受到了不同。那缠绵的咳疾减轻了,久违的精力似乎重新回到了这具衰老的躯体,甚至连鬓角新增的白发都似乎缓慢了些许。
他看着镜中自己比实际年龄显得年轻几分的面容,再看向每日雷打不动送来温热汤羹丶眉宇间带着真切忧虑的安陵容,心中涌起的,已不仅仅是感激和依赖。
那是一种历经岁月沉淀丶掺杂着对健康的珍视丶对幼子的期许,以及……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深究的丶迟暮之年的心动。
他握着安陵容的手,不再仅仅是帝王的恩宠,而带着一种寻常丈夫的温存:“容儿,这些年,辛苦你了。朕……离不开你这双手,离不开这口暖汤。”
他看着在殿外庭院里习武丶身姿矫健如小豹般的弘昀,眼中是毫不掩饰的骄傲与托付,“有你在,有昀儿在,朕心甚安。”
安陵容垂眸,掩去眼底的复杂。她的付出,是为了弘昀的江山永固。至于皇帝这份迟来的“情意”,不过是药石和系统带来的附加之物,如同镜花水月,当不得真。她所求的,只是时间。
时间,在药膳的氤氲香气与弘昀日渐沉稳的谈吐中悄然流逝。甄嬛的胧月公主聪慧伶俐,沈眉庄所抚育的静和公主温婉知礼,她们与弘昀一同长大,情谊深厚。
甄嬛和沈眉庄经历了太多风雨,早已看透这深宫浮华,所求不过是女儿平安顺遂。她们深知安陵容母子地位稳固对大局丶对她们女儿的重要性,心甘情愿地成为了安陵容最有力的臂助,以长公主之尊,在内宫协助安陵容打理事务,平衡各方,将後宫经营得如同铁桶一般,为弘昀营造了最安稳的成长环境。
弘昀十六岁生辰刚过不久,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夜,养心殿的灯火骤然通明,继而陷入一片死寂。丧钟长鸣,撕裂了紫禁城沉沉的夜幕。大清的第四位皇帝,驾崩了。
临终前,他紧握着安陵容的手,浑浊的目光越过她,望向跪在龙榻前丶已初具帝王威仪的弘昀,用尽最後力气,留下了清晰的遗诏:“传位于……皇六子……弘昀……”随即,龙驭上宾。
国丧的悲恸笼罩了京城。然而,在先帝遗诏的加持下,在安陵容多年苦心经营丶甄嬛沈眉庄等人鼎力支持丶以及前朝以张廷玉等顾命大臣的拥护下,新帝的登基大典虽有暗流涌动,却终是波澜不惊地完成了。
十六岁的爱新觉罗·弘昀,身着明黄龙袍,端坐于太和殿的龙椅之上,接受百官朝贺,年号“永熙”,开啓了他的时代。
安陵容,这位凭借美食系统丶无双智计与深沉母爱,一路从卑微嫔妃走到权力巅峰的女人,被尊为圣母皇太後,移居慈宁宫。
她褪去了鲜艳的宫装,换上象征至高尊荣的明黄凤袍,发髻间簪着九龙四凤冠,容颜依旧沉静秀美,只是那双眸子,沉淀了太多世事沧桑,深邃得如同古井寒潭。
成为太後的安陵容,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去实现她心中那个早已酝酿多年的丶超越宫闱倾轧的宏大蓝图。她的目标,不再是固守一宫一殿的安稳,而是要让这万里江山,成为弘昀最坚实的根基,让这大清帝国,真正走向强盛!
慈宁宫的暖阁,成了帝国最高决策的密室之一。不再是药膳的香气,而是铺满了各种图纸丶作物样本和海外舶来品的奇异气息。
“皇帝,”安陵容指着摊在巨大紫檀木案上的一幅精细地图,那上面用朱笔标注着几个关键的港口和航线,“广州丶泉州丶松江(上海),此乃林小桃大清沟通南洋丶西洋之门户。开海禁,非为奢靡,实为互通有无,充盈国库,更可习他人之长技!”
她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洞见。她脑海中,系统提供的《全球贸易简史》和《初级海权论》知识碎片,让她清晰地看到海洋蕴藏的财富与力量。
年轻的永熙帝弘昀,在母亲多年潜移默化的教导下,早已不是懵懂少年。他看着地图,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母後所言极是!闭关锁国,无异于坐井观天!儿臣已命人在广州设立海关总署,重订《贸易则例》,凡合规守法之商船,皆可入港贸易,课以合理关税。另设‘市舶提举司’,专司采买海外良种丶书籍丶器械。”
“好!”安陵容眼中露出赞许。她拿起一个沾着泥土丶其貌不扬的块茎,“此物名‘马铃薯’,又称土豆;此乃‘番薯’;此乃‘玉米’。”
她将几样作物推到弘昀面前,“此三物,耐寒耐瘠,産量奇高!尤其这土豆丶番薯,可做主食,可做菜蔬,荒年可活民无数!此乃哀家早年……机缘巧合,托海外商船秘密带入。”她巧妙地掩盖了系统的来源。
“哀家已命人于直隶丶山东丶河南等地辟出皇庄试种多年,成效卓着!皇帝可颁下明诏,将此三物定为‘御赐嘉禾’,命各州县广发种子,教导百姓种植!再以‘永熙薯’丶‘永熙米’之名,昭告天下!凡推广种植有功之官吏,重赏!凡垦荒种植之百姓,减免赋税!”安陵容深知,粮食,是帝国的根基,是民心所向!
弘昀郑重接过那几样沉甸甸的种子,如同接过帝国的未来:“儿臣谨遵母後懿旨!定让此‘嘉禾三宝’,遍布大清每一寸土地,使林小桃百姓再无饥馑之忧!”
解决粮食危机只是第一步。安陵容的目光投向更深处。
“此物,”她取出一份绘制着复杂结构的图纸,正是系统提供的简易牛痘接种法图解,“名‘人痘术’改良之法,或称‘牛痘法’。可有效预防天花恶疾!天花肆虐,十室九空,实乃人间大疫!皇帝可命太医院遴选可靠太医,先在京畿八旗子弟中试行,再逐步推广全国。凡接种成功者,赐‘康宁’银牌一面,免除一年徭役!此乃活命之恩,万民必感念皇帝仁德!”
弘昀看着图纸上那清晰的步骤,再想到天花肆虐的惨状,激动得手指微颤:“母後……此乃活人无数之圣术!儿臣即刻下诏,命太医院全力推行!定为母後立功德碑,传颂千秋!”
安陵容摆摆手:“哀家不需虚名。只愿林小桃大清子民,少受些病痛之苦。”
她的目光最後落在另一份图纸上,上面描绘着结构远超当时大清火绳枪的燧发枪械和简易火炮的雏形。“皇帝,弓马骑射乃林小桃满洲根本,不可废弛。然,西洋火器日新月异,其犀利远胜刀弓。若固步自封,他日必受其害!哀家命人秘密搜集了部分泰西火器图谱(系统图纸的僞装),皇帝可选派能工巧匠,于内务府营造司下专设‘火器研制局’,潜心钻研,改良仿制。不必急于一时,但此技不可断!更需严控机密,不得外泄!”
弘昀看着那精密的图纸,感受到了母亲深远的忧虑和未雨绸缪的智慧。他深深一揖:“儿臣明白!富国强兵,缺一不可!火器乃国之重器,儿臣定亲自过问,必使林小桃大清军威,震慑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