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陵容的意志,通过永熙帝的圣旨,如同春雷般滚过大清的疆域。
开海禁的诏书颁布,封闭多年的国门缓缓开啓。巨大的宝船再次扬帆,满载着丝绸丶瓷器丶茶叶,驶向浩瀚的海洋;归航的船舱里,不仅有白银丶香料丶钟表,更有安陵容孜孜以求的各类农作物种子丶科技书籍乃至精巧的机械模型。广州丶泉州等港口,迅速成为万国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白银如潮水般涌入国库。
“嘉禾三宝”的推广更是如火如荼。朝廷的推广使节深入田间地头,皇庄丰收的硕大土豆丶金黄玉米丶甘甜红薯被作为祥瑞展示。减免赋税的政令如同甘霖,极大地调动了百姓的积极性。
原本贫瘠的山地丶干旱的坡地,被开垦出来种上了这些高産作物。不过数年,曾经困扰帝国千百年的饥荒阴影,在大部分地区竟奇迹般地消退!民间自发传唱着“永熙薯,永熙米,填饱肚子谢天子”的歌谣,皇权在温饱的满足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巩固。
牛痘接种法由太医院主导,从京城开始,如同星星之火,迅速燎原。曾经令人闻风丧胆的天花恶疾,在科学的预防手段面前节节败退。无数稚嫩的生命得以保全,无数家庭免于破碎。
“康宁”银牌成了百姓家中最珍贵的物件。圣母皇太後的仁慈之名,随着一次次成功的接种,传遍了大江南北,深入民心。
而深藏于宫苑之内丶戒备森严的“火器研制局”,也在夜以继日地钻研着。虽然受限于基础工业,进展缓慢,但燧发枪的雏形已然出现,射程和精度远超旧式火绳枪;铸造工艺的改良,也让火炮的威力和安全性得到了提升。
一支装备了部分新式火器丶接受新式操练的京营精锐,在永熙帝的亲自校阅下初露锋芒,其展现出的强大战斗力,让所有观礼的宗室勋贵都感到了深深的震撼,也震慑了那些蠢蠢欲动的不轨之心。
安陵容坐镇慈宁宫,如同一位高明的棋手,运筹帷幄。她通过弘昀,将系统的知识碎片,转化为一项项切实可行的国策。
她鼓励兴修水利,推广新式农具;她支持开办官学,引入部分算学丶格物(物理)知识;她甚至默许了在通商口岸设立“译书馆”,翻译西方科技着作。大清帝国,在这位来自异世丶手握美食系统的太後指引下,悄然开啓了一场自上而下丶深刻而稳健的变革。
时光荏苒,又是数十载春秋。
曾经的永熙帝弘昀,已步入中年,成为一位威严睿智丶励精图治的帝王。在他的治理下,大清国力蒸蒸日上,国库充盈,仓廪殷实,边疆稳固,万国来朝。
蒸汽机的轰鸣声首次在帝国的皇家工坊内响起,虽然还很微弱,却预示着新的力量正在孕育;铺设着碎石丶连接南北主要城市的“官道”雏形初现,大大加速了人员和物资的流通;装备着新式燧发枪和改良火炮的军队,不仅牢牢守卫着辽阔的疆域,更将帝国的威仪远播海外。
慈宁宫内,药香取代了昔日的食物香气。凤榻之上,曾经容颜秀美的安太後,已是白发苍苍,容颜枯槁,唯有那双眼睛,依旧清澈深邃,仿佛能洞穿时空。她的生命,如同风中残烛,已至尽头。
皇帝弘昀跪在榻前,紧紧握着母亲枯瘦的手,这位威严的帝王此刻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母後……母後……”
安陵容吃力地擡起手,指尖颤抖着,想要再抚一抚儿子的脸。她的目光越过弘昀,仿佛看到了储秀宫小厨房里升腾的蒸汽,看到了弘昀蹒跚学步扑向她怀中的模样,看到了先帝饮下她药膳时眼中闪过的暖意,看到了土豆在贫瘠土地上结出累累硕果,看到了港口千帆竞发的盛景,看到了新式火器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
她的唇角,缓缓勾起一丝满足而安详的笑意。这一生,她从一个带着系统丶战战兢兢的穿越者,走到了帝国权力的巅峰。
她用美食养大了儿子,用智慧铺就了他的帝业,更用超越时代的见识,为这个古老的帝国注入了新生的力量。她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也改变了历史的些许轨迹。
【终极任务:扶龙庭,泽苍生,啓新元。完成度:100%。系统能量即将耗尽……宿主生命体征持续减弱……】
脑中,陪伴了她一生的系统提示音,带着一丝从未有过的温和,最後一次响起。
安陵容在心中默念:【确认……穿越下个世界……】
她感到一股奇异的暖流从身体深处抽离,如同卸下了无形的重担,无比轻松。她最後看了一眼悲痛欲绝却已能独当一面的儿子,看了一眼这间象征着她无上尊荣却也承载了她一生谋划的宫殿,缓缓地丶永远地合上了双眼。
“母後——!!!”弘昀悲恸的呼唤响彻慈宁宫。
圣母皇太後安氏,薨逝。举国同悲。
永熙帝以最隆重的帝後同葬之礼,将母亲安葬于帝陵。谥号“孝圣慈宣康惠温诚端仁弘懿皇太後”,极尽哀荣。
安陵容走了,但她留下的遗産,却如同她当年亲手播撒的“嘉禾三宝”的种子,早已在帝国的土壤里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她开啓的变革并未停止,反而在永熙帝及其继任者的推动下,不断深化。
开海通商成为国策,新式学堂遍地开花,工坊的蒸汽机带动了纺织丶冶铁等行业的革新,铁路的雏形开始在广袤的土地上延伸……一个融合了东方智慧与西方科技萌芽的丶空前强大的大清帝国,屹立在了世界的东方。
许多年後,当帝国的远洋舰队劈波斩浪,将龙旗插上遥远的彼岸;当蒸汽机车拉着长长的车厢,呼啸着穿过金黄的麦田;当学堂里的孩童朗朗诵读着声光化电的奥秘……
总有一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会指着餐桌上热气腾腾的土豆炖肉丶香甜的烤红薯,或是一碗金灿灿的玉米粥,对孙辈们讲述着:“吃吧,孩子。这‘嘉禾三宝’,还有咱们能安安稳稳坐在这学堂里念书,不用怕天花……可都是当年那位住在慈宁宫里的老太後,给咱们大清带来的福气哟……”
安陵容的名字,或许不会如开国帝王般被镌刻在显赫的史册首页,但她的意志与馈赠,早已化入这帝国的山河血脉,泽被苍生,开啓了属于大清的丶一个更为波澜壮阔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