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日,田秀准备入宫去找成蟜索要这次赵国出兵的好处。
未等他出门,尉缭忽然来了,身旁还跟着个身材挺拔的中年人。
“拜见丞相!”两人一同拱手见礼。
田秀看着尉缭身旁的中年人,问:“这位是?”
尉缭指着他说:“这位是内史腾,不过他已经被秦王拜为右相了。”
田秀心中疑惑,不知这大秦右相突然前来所为何事。内史腾笑着开口:“中山公,吾此次前来,是有件大事想和您谈。”
“既如此,那里面请。”田秀招呼着内史腾到大堂说话。
三人来到大堂中席地而坐。
侍女分别给三人上了三杯茶。
田秀端起茶杯:“两位丞相大驾光临,不知有何见教?”
内史腾看了尉缭一眼,拱手说道:“腾有一事不解,请中山公见教。”
“君但讲无妨。”
“中山公,请问关中与巴蜀哪个更为重要?”
“自然是关中,关中形胜,得关中者,必得天下。”
“是了!”内史腾点头认同了田秀的话,接着说道:“既然中山公也知道得关中者得天下,那您为什么要舍弃关中而取巴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田秀一愣。
他总不能说不要关中而要巴蜀是怕消化不良吧?
田秀讪笑着摇头:“腾君说笑了,关中是秦国的根基,岂能拱手相让?”
内史腾捋着胡须呵呵一笑,道:“中山公到底是不想要,还是不敢要?”
田秀说道:“我并不是不想,也不是不敢,而是不能。”
“此话何解?”
“关中人口数百万,赵国贸然取关中,我恐秦人不服。”田秀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赵国一共才不到六百万人口,而秦国仅关中地区就差不多四百万人。
这么多人一下子成为赵人,赵国很可能会消化不良。
当然,赵国也可以像始皇帝那样,冒着消化不良的风险强行吞并整个秦国。
代价就是,关中地区可能变得极不稳定,随时都会崩盘。
田秀吸取了始皇帝的教训,才没有急着把整个秦国吞入囊中,而是徐徐图之。
这么做慢是慢了点,但是稳。
“中山公此言差矣!”内史腾摇着头说:“关中之地,秦人饱受秦法之害,许多秦人都已经恨死秦国了,若明公取关中之地,以仁义对待秦人。秦人必对赵国竭诚拥护,又怎么会不服呢?”
“明公若是想统一天下,则必要得关中不可,关中之地土地肥沃,人口稠密,昔日周武王有此处而得天下。”
“公舍弃关中不取而取巴蜀,此实乃下下策也。巴蜀久经战火,国弱民穷,且蜀中与邯郸相距千里,赵国纵夺蜀地亦不可守。”
“试问明公,将来若是楚国兴师攻取巴蜀,赵国是救还是不救呢?若是救援赵军要从千里之外赶来,若是不救巴蜀必失。若赵军屯兵于蜀地,一旦关中反水,两国联系中断,恐重蹈庄蹻覆辙。”
内史腾一口气说了一大堆,听得田秀久久不能回过神来。
“先生一言,令秀茅塞顿开。”田秀站起身对内史腾拱手拜谢。
内史腾受了这一拜继续说道:“明公,若是您能有关中之地,则早晚必得天下。且关中与赵国相连,赵国不必担心关中会失去控制。
而秦国虽然还有巴蜀,明公只需困秦王于咸阳,则巴蜀早晚必归赵国矣。
简而言之,公取巴蜀则关中、巴蜀皆失,公取关中则巴蜀、关中皆得。”
田秀听闻不由感叹:“腾君真乃世之大才也,若嬴政重用腾君,吾必不能到此。”
“先生,请再受我一拜!”田秀又对内史腾一拜。
内史腾赶忙还礼道:“丞相之才远胜于我,腾早想归附丞相,只是秦王政厚待于在下,腾实在不忍弃之。如今嬴政败亡,腾愿为丞相效力!”
田秀闻言,感慨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今日秀得先生辅佐,早晚必能成就统一之大业。”
“恨不能早日追随明公。”
“先生!”田秀扶着内史腾坐下,恭敬的请教道:“如今秀已得关中,不知先生以为,秀接下来该如何做,方可统一天下?”
内史腾今天竟然敢学毛遂自荐,明显是已经做好了功课。“丞相,如今您已经得到关中之地,接下来只需休养生息,最多两三年,等到关中恢复元气,即可开始统一之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