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谢过以后,这才伸出手在炉火边取暖。
烤了一会儿火,李斯脸上的白霜融化了不少,气色也好了许多。
“丞相!瑞雪兆丰年,这雪下的这么大,来年一定有好收成。”
田秀点点头,望向窗外纷飞的大雪,说道:“是啊,有了邯郸援助的粮种和农具,再加上这场好雪,百姓们今年的日子应该会好过些。”
李斯搓了搓手,又道:“丞相,我听闻近日有一批神秘商队在咸阳城外徘徊,行为十分可疑。”
田秀眉头一皱,“哦?可有打探清楚他们的来历?”李斯摇摇头,“尚未查明,只知他们带着不少货物,却不进城交易。”
田秀站起身来,在屋内踱步,“此事不可小觑,派人密切监视,若有异动,立即上报。如今关中初定,绝不能有任何乱子。”
李斯领命。“是,丞相,我这就去安排人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田秀拍了拍李斯的肩膀,“通古,辛苦你了。如今我们要做的,就是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关中恢复往日繁荣。”
李斯坚定地说:“丞相放心,我等定当竭尽全力。”说罢,李斯便匆匆离去,去处理那神秘商队之事,而田秀则继续望着窗外的大雪,思索着关中的未来。
三日以后,雪停了,天气放晴。
田秀府中。
下人卖力的清扫着路上的积雪。
尉缭踏着一条扫帚的小路径直来到大堂。
“师父!”尉缭站在门口,毕恭毕敬的行礼。
田秀正在读书,看到尉缭进来,他马上放下书招呼尉缭进来坐。
尉缭落座了以后。
田秀看着他问:“缭,你今天怎么有空过来?是不是那位主又有什么事情?”
尉缭点头,拱手说:“师父,入冬以后,巴蜀那边不少百姓都断了顿,因冻饿而死的人不计其数。
秦王想让师父你借一批粮食给他赈灾。”
“嗯?”田秀皱了皱眉头,没有马上答应,而是问:“他想借多少粮食?”
“粟米五万石!”
“我给你十万!”
尉缭马上说:“师父,不用那么多的,五万就够了。”
“你听我说,我给你的十万石粮不是借给秦国的,而是援助。”田秀看尉缭有点不明白,只好给他解释说:“这10万石粮食我援助给秦国,不过在救灾的时候,你们要说这粮食是赵国送来的,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尉缭恍然大悟,拱手道:“师父高明,如此一来,既能解巴蜀百姓之困,又能让巴蜀百姓对赵国感恩戴德。”
田秀微微一笑。“正是此理,巴蜀我们早晚要收入囊中,如今先收买一下巴蜀人心,等到将来我们取了巴蜀,那里的百姓也就不会抗拒我们了。”
尉缭点头称是,又道:“只是这粮食运输,路途遥远,恐有诸多不便。”
田秀思索片刻,说道:“此事我会安排人手,确保粮食安全抵达巴蜀。你回去告知秦王,就说赵国心怀仁义,愿伸出援手。”
尉缭领命起身。“师父放心,我这就回去复命。”
田秀拍了拍尉缭的肩膀,“你办事我放心。等将来师父解甲归田,赵国还是要交到你们这些年轻人手上的。”
“师父说笑了。”尉缭可不信田秀会解甲归田。
就算真的解甲归田,位置八成也是传给某位公子,也轮不着我。
不过师父能对我说这话,看来还是挺看重我的。
尉缭离去后,田秀又开始谋划粮食运输的具体事宜,他深知,这不仅是一次援助,更是一次让巴蜀百姓对赵国感恩戴德的机会。
这个运输粮食的人,必须得是一个可靠之人。
田秀很快想到了人选。
转眼,田继业来到田秀面前。
“父亲!”田继业行礼道:“听说您叫我?”
田秀示意田继业过来,笑着说道:“继业,出来这么久了,有没有想念魏姬?”
田继业笑了笑,摸着后脑勺说道:“父亲,说不想是假的。”
“不过!”田继业正色道:“女人只能放在第二位,国事永远是第一位的!”
“好!”田秀拍了拍田继业的肩膀:“这才是我的好儿子。”
田秀接着说道:“继业,此次我国要运送十万石粮食去巴蜀救灾,这事我想交给你办。这是个重要的任务,既能解巴蜀百姓之困,又能为赵国收买人心。”
田继业眼神坚定,拱手道:“父亲放心,孩儿定当竭尽全力,确保粮食安全抵达巴蜀。”
田秀满意地点点头,“巴蜀路途遥远,途中恐有诸多变数,你要多加小心。我会安排一些经验丰富的人手随你一同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