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老头诧异。
林无悔急忙住嘴、摇头。
老头大体也猜到一二,并未多问。
如今的大康局势,其实并不容乐观,尤其伴随唐浩各种雷霆手段,砍下六部尚书脑袋,某种意义上,他和陈无畏已经不死不休。
别看最近每次交锋,唐浩都占据上风,实际对陈无畏依旧造成不了多大伤害。
唐浩当前最大仰仗,便是天子身份,但在绝大多数人眼中,他还是废物,因为仅仅只是发布些政策,并未做出实质成绩。
讲简单点,就是没功劳。
若能彻底解决松江二州难民的事情,才能拿回更多被陈无畏抢走的权利。
尤其是六部尚书死了,从底层寒门中挑选出值得信任的能人,成为可以与陈无畏朝堂抗衡的底牌。
唐浩命郑如海备好马车,前往宰相府。
难民的事情,他交给了宰相郭玉蒲。
这件事,拖了有几天,必须尽快解决,否则时间拖久,变数将跟着变多。
陈无畏绝非善茬。
夜间,皇宫到处点燃火把。
往来宫女一路挑灯,络绎不绝。
唐浩坐在龙车上,朝宫门而去。
刚到宰相府外,郭玉蒲便带人迎接上前,脸上既羞愧又激动。
“陛下亲自到来,老臣过失。”
唐浩摇头,呵呵一笑,“哪里话,咱俩还需要客气?”
郭玉蒲闻言,又是激动到老泪纵横。
“老臣何德何能,承蒙陛下厚爱。”
最后,他把唐浩引进府中,寒暄两句,切入主题。
唐浩龙眸暴闪精芒。
“早朝朕不方便询问功德碑捐款一事……”
郭玉蒲闻言更加激动,“陛下睿智,想出功德碑计策瓦解陈无畏阴谋,各地商家纷纷捐款,尤其是祖籍在灾难地的富商,动不动就捐万两,短短数日,已经募捐到二百万两银钱。”
这数字,令唐浩倒抽凉气。
“以老臣推测,大体能凑出三百万两。不仅如此,还有各地世家门阀捐出粮食,表示想在功德碑上万古长青。”
唐浩大喜过望。
真金白银是好,但并不能吃,故而赈灾最重要的是粮食。
没有粮,单纯有钱,是白扯。
原本唐浩还在苦恼,有了钱之后怎么买粮,各地粮商是否会趁机涨价敲诈?
要知道,到处天灾人祸,粮食价格居高不下,溢价数倍。
“郭爱卿,你和门阀世家说,功德碑数量有限,就不上了,但可以令国子监的学士为其出书。”
这是唐浩的第二骚操作。
“出书?”
“对,告诉他们,捐粮超过二十万斤,便在书中介绍其世家。超过两百万斤,便单独立传。”
功德碑,或许将来改朝换代的时候,会被推平。
可写书立传,流传千年不是是问题。
对很多世家而言,名留千年,是历代以来的最高追求,没理由不同意。
这话一说,包括郭玉蒲都心动了,狠狠吞咽一口唾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