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车师傅皮肤黝黑,脖子上搭着条泛黄的白毛巾,惊讶地转了下头,用魔都话回答,“小伙子,看你是外地人,还会说魔都话呐?”
俞泽瞎掰扯,“我们那下乡的知青有上海这边的,跟着他们学了几句。”
师傅嘿嘿一笑,“学的真好,说得很地道。
你们咋去西郊宾馆呐,是外贸部的?”
“不是,只是在外贸部有熟人。”
“原来是这样,小伙子一看你就聪明!”
“哪有师傅你好啊,我在我老家那边,要是能骑上这三轮车,全村人都得夸我有出息呢,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干的。”
“嗐,有啥出息,要进那国营的三轮摩托车,才是铁饭碗嘞。
刚刚下来一堆外宾,全被他们接走了,我们这种公会的,也就挣个辛苦钱……”
魔都虽然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但也有传统的个体经营活动,比如这人力三轮车,在新夏国成立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在现在还没有完全纳入国营体系。
俞泽跟三轮车师傅嘚啵嘚地聊着正欢,徒留旁边的刘校长在风中凌乱。
刘校长:我是谁?我在哪?
这小子和他一起滴东北爷们,咱忽然就会了魔都话?
俞泽跟师傅聊的,刘校长是一个字也听不懂。
这就是北方方言和南方方言的区别了。
南方人到北方还能听得七七八八,北方人去南方同一个地方都能有十几种不同方言。
到了西郊宾馆门口的时候,俞泽已经管这三轮车师傅叫叔了,还给他塞了两包烟。
龚师傅当即拍着胸脯,“小俞啊,我给你留个我们公会的电话,你要是需要用车,就说是我老龚的亲戚就行!”
俞泽笑着点头,“好滴龚叔。”
现在可没有后世方便,一个打车软件就能叫来车,未来几天他要跟刘校长到处跑,有个能随时叫来三轮车的电话,还是很方便的,这魔都,电话亭还是挺多的。
三轮车龚师傅走了,刘校长才问:“俞泽,你什么时候学会的魔都话?”
“跟我们村的知青学的啊。”
刘校长服了,俞泽真是个爱学习的好同志啊,还都派上了用场!
西郊宾馆很是显眼,占地广阔,有点哥特式风格。
刘校长下车穿得有点多,一路过来已经出汗了,抹了把额头上的汗跟着俞泽进了西郊宾馆,刚到里面,就被人拦住了。
一个身穿制服的服务生对他们道:“不好意思,我们这只接待外宾,你们住宿的话去五公里外的招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