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顶点文学>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 第59章 我知道错了但我就是不改(第4页)

第59章 我知道错了但我就是不改(第4页)

出些怪题,后人无非就是抱怨一两句考官心思刁钻、故意为难人罢了。

可若是公然放上这种不正经的题目,那他们这些考官岂不是要跟着遗臭万年?

这绝对不行。

一位性子最急的年轻礼部官员直接开口道:

“胡相,这题,是不是有些不妥?”

他倒也不是官场新手,倒也没直接说胡惟庸这题不正经。

但胡惟庸同样眉头一挑,略带不满地看着对方道:

“怎么?你觉得本官的题不合适?”

“那你说说看,本官这道题,哪儿不合适了?”

胡惟庸这话说得还挺不客气的。

但他确实有理由生气。

娘的,老子这回可是出的正儿八经的经义题。

如果你们觉得有问题,那有问题的肯定是你们自己!

这不,有位中年官员看出了其中的门道,忽然一笑道:

“胡相,别跟这小年轻计较了。”

“他啊,怕是刚进衙门当官老爷没几天,就已经连四书五经写的什么都忘了。”

“好好的一道经义题,偏生还别出心裁、饶有兴致,在他嘴里反倒成了不妥了。”

这话明显是落井下石。

一旁的年轻官员脸都白了。

他也不傻,顺着对方的话稍微一想,再低头仔细一看这题……

他顿时眼前一黑!

妈的,草率了!

一想到自己怕是从今天起就要背上一个“不学无术”的名号,他整个人都不好了。

可又能怪谁呢?

难不成胡惟庸出个题还得亲自跟他解释一下出题思路?

他凭什么有那种资格?

不久后,官员们完成了事务,又目睹了一场内部的笑料,便心满意足地告辞离去。

随着考题的敲定,院试的日子也渐渐逼近。

临近院试,考生们既兴奋又紧张,纷纷摩拳擦掌。

此前他们经历的两关并不轻松,许多人全靠运气通过。

确实,就是运气。

县试时,不少人面对题目一头雾水,只能老老实实写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了不让卷子空白,他们围绕这句话写了一篇长篇大论。

没想到,那些绞尽脑汁的同学没通过,反倒是这些老实人顺利过关。

第二次,这些老实人中的一部分又幸运地通过了。

他们根本没意识到“二”字只有一个解题思路,只是咬牙选了个勉强能写的方向。

结果,这样居然也过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