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顶点文学>大明永乐:开局被全家老小逼着造反 > 第76章 至于这方玉玺你还是带回去吧(第1页)

第76章 至于这方玉玺你还是带回去吧(第1页)

不过既然苏昌河亲口承诺,定会兑现诺言。

倘若有幸能一举击杀朱高焱与徐滨,必将彻底扫清汉王的障碍!

此刻于古塔之中,朱棣正安坐不动。

环顾四周六壁上烛火熠熠照耀,明亮非常。

不久之后,孙若微轻盈地从楼梯走下来,手里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卷暗黄色的纸张,毕恭毕敬地呈递给老皇帝朱棣。

朱棣接过纸张,慢慢展开,只见纸上印着用朱红印泥拓下的八个醒目大字——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这一步,正是为了核实楼上那人的身份真伪。毕竟距离十年前已是许久时光,谁能保证此刻到来的人就是当年的建文帝?倘若是一个冒名者,又怎能不让人徒增遗憾?

建文曾是四年之君,而传国玉玺无疑是验证他身份的最佳凭证。望着纸上的古篆字体,以及这令人激动不已的八个字,朱棣急忙起身,走近烛光旁仔细辨别其真假。

看清之后,朱棣转回身对孙若微说道:“确实不假,这就是传说中的传国玉玺。"

他继续讲述道:“当初,始皇帝攻破赵国都城邯郸后得到和氏璧,特命李斯将其雕刻成玺,从此便成了天子象征。"

"所谓‘受命于天’……即是说皇权源自上天授予。"

"至于‘既寿永昌’……那是始皇帝希望大秦基业千秋万代,寓意长久兴盛。"

说着话,他又把纸递给孙若微展示道:“你看看这左下角有一处破裂痕迹。"

"当时西汉末年的权臣王莽强逼两岁幼主刘婴退位,并派人进宫索要玉玺。王莽姑母孝元皇后愤怒之下将玉玺摔在地上损坏。"

"后来玉玺到手后,王莽命令工匠用黄金修复,虽恢复完整,却难以重现最初完美无瑕之貌,也算是一桩遗憾。"

"十年前,我即便挖地三尺也没在应天寻得此物,没想到竟然一直被他随身携带。"

对于这段历史往事,孙若微并没有太多兴趣。此刻跪地,她的心中反而萦绕着与建文帝交流时的记忆。

刚见面时,建文帝揭开斗笠,显露一头剃净的头皮,显然是长期遵守戒律的结果。

她好奇发问道:“建文皇帝,为何要打扮成和尚模样?"

谁知建文帝呵呵一笑回应道:“小姑娘,打扮成和尚模样难道不好吗?"

"曾经我还扮演过皇帝角色呢。"

"人生本就在选择不同身份中度过,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任何外在形式都没有差别。"

这份淡看过往,超脱世俗的豁达胸怀使她深感敬佩。

于是,朱棣再次交代道:“你再去楼上问他,是否真的携来了玉玺。"

孙若微转身正准备攀梯而上,却被再次喊住。

"且慢!"

考虑到多年未见贸然索要玉玺显得有些突兀,朱棣思索片刻改口说道:“先前的问题先放最后。"

"你先询问他目前居于何处?我想尊他为太上皇,请问愿否同意。"

依朱棣看来,这是一个双赢的策略。将建文迎回京城享受锦衣玉食生活,既能稍解过往亏欠之情,又可将其安置在视线之内,解除潜在顾虑!

孙若微并未深思过多,径直一口气爬上了九楼,累得气喘吁吁。

站定后问道:“建文皇帝,陛下称内心深感歉疚,想请您做太上皇不知是否愿意?"

建文帝依旧是淡淡一笑道:“小姑娘,你可曾见过被困笼中的鸟儿?一旦逃离喧嚣尘世之地,又怎会轻易重回旧牢笼?"

"当年,懿文太子(朱标)英年早逝,祖皇高皇帝立我为储君也并非出于我的意愿,何必重蹈覆辙呢?"

"不论做不做皇帝、太上皇,说到底都不见得是什么幸福之事。"

孙若微听罢转身返回一层,一字不落地复述了一遍对方的回答。

朱棣听后皱眉叹道:“他若为太上皇,能够平息外界流传诸多诽议。。。。。。"

"这对彼此而言都是大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这些年我每日辛勤劳作,边疆部落臣服于我朝兵锋,国内粮仓充足,百姓安居乐业。"

"不过就是想要在逢年过节庆典时出面祭拜祖先,这其中有什么困难可言呢?"

孙若微跪倒在地,从容说道:“建文皇帝表示,既然他已经遁入空门,就应放下世间牵挂,也无需回归皇室。"

"他已不再眷恋太上皇的名分,在他心中,无论是在山顶筑屋而居,还是住在京城宏伟的宫殿,都毫无差异。姓朱或姓王也罢,众生皆平等,无分高低贵贱。"

"希望陛下勿需挂怀身后之事,只要致力于造福百姓,爱护人民,即便是对一个人有所亏欠,那也是微乎其微的小事。"

听完这番话,朱棣嘴角浮现出似笑非笑的表情,冷声道:“哼,说得比唱得还悦耳!"

孙若微并未应答,而是从怀中取出一包裹,呈献上去。那是一包明黄色的锦缎,显得格外庄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