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锦州约三十里的地方,遍地营帐。
多尔衮坐于营帐之中,听着属下汇报战况。
“我们已攻打锦州数十次,却始终无法突破城门。”
“明朝大将洪承畴占据松山,将松山团团围住,与锦州形成互为掎角之势。”
“贝勒,我军粮草将尽,是否向皇上求援?”
下属们的请求汇聚在一起,让多尔衮不由皱眉轻抚额头。
片刻后,他恢复了镇定。
属下将领们见此情景,也都闭口不言。
许久,多尔衮开口:“强攻锦州损失惨重,还是以招降为宜。不过松山的洪承畴,他麾下有多少兵力?”
“约有十余万。”有人答道。
“松山地形如何?”
“同样固若金汤,只是没有锦州那样的天然屏障。”
“走一趟吧。”多尔衮站起身,对众人说道。
手下将领领命而去,各自召集部属准备出发。
清军此时并无固定阵型,仍是按部落作战。
作为正白旗旗主,多尔衮能调度的仅限于本旗之人。
其余各旗是否听从号令,取决于其旗主的态度。
早年诸旗间常有摩擦,但在皇太极登基后,这种情况已大大减少。
尽管如此,多尔衮依旧决定亲征,既是统帅自己的部众,也是为了监督其他旗主。
松山与锦州相距不远,却位于锦州前方。
攻打锦州时,多尔衮只需一路挺进即可。
如今,必须先拿下松山,方能顺利推进。
洪承畴并非庸才,深知自己所处的位置。
在松山,他随时可令祖大寿派兵增援。
然而,祖大寿未必肯相助……
……
洪承畴已知晓杨国柱之事,当消息传来,他怒不可遏,竟将头上的官帽掷得远远的。
杨国柱勇猛且善谋略,虽性子急躁,但这份急躁有时反倒能激发士卒的斗志。
无疑,他是难得的猛将。
万余人马,皆为同乡子弟兵。
古人乡土观念极重,将领往往只带本乡兵丁。
对于融合可能存在隐患,但地方军队有着一个显著的优点。
他们的战斗能力极为强大。
因为在这样的队伍中,身旁或许就是自家的三舅四叔,或是同一个村子的人。
他们相互扶持,彼此信赖,配合得十分默契。
在战场上,这样的一支队伍是非常令人畏惧的。
然而此刻,整整一万名宣华军就在锦州城外全军覆没。
洪承畴攻克松山后,第一件事便是前往锦州找祖大寿的麻烦。
不知是否祖大寿心中有所顾虑,还是其他原因,始终紧闭城门。
这让洪承畴气得直跳脚。
不过,当他们在松山安顿下来后,祖大寿送来了一封信,说明为何不开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