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安慰她说:“放心吧,这次的任务特别好,要是让护卫军知道,他们恐怕会羡慕死。”
他又调侃道:“顺便提醒你,做好心理准备,你儿子可能又要升职了。”
张玉清笑着骂他:“你爹辛苦半辈子才当上总旗,你才当几年兵?现在有个百户就够让我们感激涕零了,还妄想升官,你以为功劳是天上掉下来的吗?”
李武故作神秘地说:“嘿,还真像是天上掉下来的呢。”
张玉清不信,但心中的忧虑减轻了不少。
李武趁时间还充裕,分别跟弟妹们聊了几句。
他着重嘱咐老三要照顾好家人,尽量减少外出。
其其格出现在北平城,这让李武十分不安。
不过朱棣的信息提到其其格是想鼓动旧部,返回草原。
北平城防守森严,其其格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应该不会轻举妄动。
即便如此,李武仍详细叮嘱了老三一番。
最后,他看着二贤时,不禁叹息。
就这样嫁了吧。
以他的想法来看,这决定有些草率。
然而,在这个世界待久了,李武渐渐明白了这里的运作规律。
这个时代的媒婆和包办婚姻其实有一定道理。
那时并不流行自由恋爱,女子的思想被严格限制,必须从一而终,相夫教子。
婚前双方连句话都说不上来的情况也很普遍,大部分都是未见过面就成婚了。
媒婆则可以有效避免选错对象的问题。
至少能让双方家庭条件相当,新娘到了新环境后不会因差距过大而难以适应。
其次,这个时代很多人喜欢定娃娃亲,这种做法李武起初难以接受,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也是一种稳妥的联姻方式。
三十几岁的时候,许多人更倾向于选择熟悉的家庭联姻,而不是陌生的。
毕竟双方家长既然认可了这门亲事,那他们彼此应该是熟悉的,而他们的子女即便在外貌上未必相似,性格却常常受到耳濡目染的影响,与父母十分相像。
所以很多人说娶媳妇要看丈母娘。
在这种情况下,门第、家风、性格、外貌等方面都有所考量,娃娃亲并非随意决定的。
除了没有顾及到子女的主观意愿,其他方面其实相当合理。
说到古代的婚姻,大多都能和睦相处,相伴到老,那些影视剧中不幸的婚姻,只是庞大基数下的少数。
这样的比例,并不比后世遇到渣男渣女的情况更多。
当然,这仅限于普通百姓家庭,上层社会另当别论,哪个时代都不简单。
……
与李武同行的还有燕王府的王彦,二人快马加鞭直奔古北口。
古北口常驻一千多名守备军,表面看来和平日无异,但当李武二人进入大营仔细观察后,却发现人数增加了不少。
等李武二人表明身份后,这里的千户才介绍道,如今大营里已有三千多人,另外五千多人埋伏在不远处的小山坡上。
一旦这里开战,急行军保证一刻钟就能赶到。
李武听完这个部署,点了点头,看来所有安排都已经到位,他们只需等待其其格一头扎进来即可。
这件事最重要的是保密。
朱棣多次强调此事,这些被调来的将士自然不敢掉以轻心,即便到现在他们也不知道究竟要攻打谁。
李武和王彦商议后,考虑到不确定其其格等人何时到来,为了避免临时慌乱,决定当晚召集领兵之人开会,将任务下达。
当晚来了五个人。
这五人不是千户就是指挥佥事,职位都比李武和王彦高,但没有一人敢轻视李武二人,反而非常客气。
毕竟所有人都清楚,此刻前来的必然是燕王的心腹。
几人坐下后,李武看了眼王彦,王彦示意他主持会议,李武也不推辞,互相介绍一番后,便直接说道:
“首先,我需要再次确认,各位接到调令率军前来时,是否走漏了消息?”
在军营深处,一位满脸络腮胡、年长的指挥佥事未加思索便坚定地表态:“李百户尽管放心,我们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
调令既已表明这是秘密任务,断不会走漏半点风声。
如今这大营中的额外兵力皆分批悄悄潜入,远处埋伏的队伍也是夜晚行军,且有严令禁止任何士兵离队。
甚至于我们这一卫的其他人,对此行动毫不知情,只是借休沐的机会才调集而成,如此布置,定能万无一失。”
李武听罢稍作停顿,继续说道:“此行目标直指蒙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