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沐一边说,一边捡起一根树枝,在雪地上飞快地画了起来。
一个圆柱体,中间带着十几个贯穿的圆孔,一个简易的蜂窝煤形状跃然于雪上。
“看到没有?等会儿把炭粉和黄泥按一定比例混合,加水和成泥,然后用模具做成这个样子。”
钱工匠凑过去,盯着雪地上的图形,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东家,这……这炭末子混上泥巴,能烧?
还……还戳这么多窟窿眼,这能顶什么用?”
在他看来,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上好的青冈炭都是整块整块的,结实耐烧。
这弄成粉再和上泥,不是糟蹋东西吗?
“能不能用,试了就知道。”
夏沐的语气不容置喙,
“你找个木匠,先照着我画的图样,用木头给我做个简单的模具出来。”
见东家态度坚决,钱工匠不敢再质疑,立刻分派人手,各行其是。
一时间,山脚下变得热火朝天。
汉子们挥舞着铁锹,很快就挖出了一大堆泛黄的黏土。
另一边,石锤砸击木炭的“砰砰”声不绝于耳,黑色的炭粉渐渐堆积起来。
夏沐亲自上手,指导着工人们将炭粉和黄泥以大约比的比例混合,再缓缓加入少量清水,像和面一样,将黑色的泥团和得均匀粘稠。
这个比例是她在网上查到的。
正常的蜂窝煤碳粉和黄泥的比例通常在:或者:,但如果想降低它的燃烧度,可以把比例调整为:。
这样燃烧起来温度虽然会稍微低一点,但是燃烧会更加缓慢,能更长时间提供热量。
木匠的手艺也十分了得,不过一刻钟的功夫,一个由空心木筒和几根可活动竹棍组成的简陋模具就做了出来。
夏沐拿起模具,舀起一团和好的黑泥,用力填充进去,压实,然后小心翼翼地将成型的圆柱体从模具中推出。
一个湿润、沉重,表面布满孔洞的黑色圆饼,便出现在众人眼前。
“我的乖乖,还真弄出个这玩意儿。”
“黑不溜秋的,跟个泥饼子似的,这真能点着?”
工人们围了上来,对着草席上第一个诞生的蜂窝煤雏形指指点点,满脸都是新奇和怀疑。
夏沐没有理会他们的议论,将制作方法和要点又跟钱工匠交代了一遍,便让他们开始批量制作。
有了第一个样品,工人们上手很快,不过片刻功夫,几十个湿漉漉的蜂窝煤,就整整齐齐地码放在了草席上。
“东家,这东西得晾干才能用吧?这天寒地冻的,没个四五天天怕是干不透。”
钱工匠看着这些湿煤饼,提出了新的问题。
“四五天?我可等不了。”夏沐摇了摇头。
现在每一分每一秒都宝贵无比,她哪有时间去等。
她的目光投向不远处正冒着热气的炭窑,一个主意涌上心头。
“把这些东西,全部搬到炭窑旁边去,离窑口近一些,用炭窑的余温把它们烘干!”
工人们立刻行动起来,小心地将一排排湿煤饼搬到了炭窑附近。
炭窑外壁散出的灼人热量,迅包裹了这些湿润的煤饼。
丝丝缕缕的水汽升腾而起,空气中弥漫开一股泥土混合着焦炭的奇特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