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坐在御案后,手里拿着一份刚刚由内官呈上来的奏报,眉头紧锁。
这份奏报,来自应天府府尹,上面详细记录了这五日来,城外难民营的变化。
“……自夏氏开山招工,五日之内,共招募周边七座营地青壮两千余人伐木,妇孺老弱两千余人制煤……”
“新建土制炭窑四十五座,日夜不熄,日产木炭近三万斤……”
“所产木炭,尽数制成蜂窝煤,日产蜂窝煤五万余斤……”
“另,夏氏献‘土窑’之法,令各营仿制。
如今,应天府左近三十五座难民营,共计四万余人,已尽数分蜂窝煤与土窑,营中再无一人受冻……”
“据各营吏员上报,五日来,营中因风寒冻毙者,无一人!
患病者数量锐减九成,病愈者不计其数……”
看着奏报上的一个个数字,朱元璋的脸色从一开始的严肃变成了惊喜。
原本向下的嘴角,此刻已经压都压不住了。
五天!
真的只用了五天!
他抬起头,看向殿外灰蒙蒙的天空,脑海里不由得浮现出五天前,夏沐通过杨公公传回来的那句话。
“五日之内,应天府所有难民营,必定家家户户都能烧上炭火取暖!”
当时,他听了只是一笑置之。
只当是小姑娘得了赏赐,一时激动,口出狂言。
五万多人的取暖问题,牵扯到木材、烧炭、运输、分……环环相扣,错综复杂。
他朝廷调集资源,尚且需要十天半个月的周转。
她一个民间女子,哪怕背后有着庞大的家族支持,带着一群乌合之众,凭什么敢夸下如此海口?
他当时只以为狂言,并没有深究。
可现在,白纸黑字的奏报就摆在眼前!
她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比他想象中还要好!
“哈哈……哈哈哈哈!”
朱元璋突然爆出一阵大笑,洪亮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
他猛地一拍御案,霍然起身,在殿中来回踱步,脸上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好!好一个夏氏!好一个夏沐!!!”
他当初赏赐青龙山,确实存了交易的心思,但更多的是一种姿态,一种安抚。
他想着,只要夏沐能稳住甲十六号营,再稍微接济一下周边,就算是大功一件了。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夏沐的魄力和手腕,竟至于斯!
她不是在接济,她是在创造!
她用一座山,撬动了数万难民的劳动力,硬生生在五天之内,建立起了一条足以覆盖整个应天府难民营的供暖产业链!
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手段,这种调动资源、组织人力的能力……
朱元璋的笑声渐渐停了下来,脸上也露出了愁容。
“可惜啊,是个女子,要是个男子该多好!”
他对夏沐的能力是十分满意的。
就算忽略掉远在海外的夏家,夏沐的行事准则和做事办法都给他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要知道授人以渔的办法,他已经让其余的难民营推行了足足一个多月。
然而,实际效果非常有限,但效果远不如夏沐推行的这么好,最多也就只能算是杯水车薪而已。
喜欢饭馆通大明:我靠预制菜家致富请大家收藏:dududu饭馆通大明:我靠预制菜家致富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