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没等姜悦说啥,放下鞋垫就去找爷爷奶奶去了,不过姜妈是有点担心了,傀儡刚查清楚,因为是新朝第一次举办恩科考试,正常考试应该是在九月份,但是因为经验不足推迟了一个月。
十月份才开始考试,十一月才出成绩,所以消息还没有传到县城呢,去衙门也问不出什么,加上这几天下雪路不好走,姜悦估计报喜的人可能会和姜父的信一起到,不过去问问能知道考试推迟的事,这样能安一下大家的心。
过了一会姜母回来了,她和姜悦说明天爷爷会找人给大伯递个信,说是会去衙门问问,随后姜悦给炕添了点柴火,时间不早了准备睡觉了。
第二天是个好天气,一大早爷爷就出门了,载人去给大伯送信去了,姜父也是可不靠谱的,有这事不提起写信说一下,省的家里人猜来猜去的,早早的写封信说明一下情况,不就啥事没有了吗。
可别是为了省点钱才这样干的,钱要省着花不能省这上面,不得不说姜悦真的猜对了,主要是姜父去之前也不知道延期的事,带的钱不够花一分钱分两半,抽空还抄了几本书赚生活费,忙着忙着就把写信这事给忘了。
古代秀才家早死的女儿3
早上吃饭的时候,今天没有鸡蛋羹吃了,病好了哪能天天吃鸡蛋羹,家里也就姜父回家时有这待遇,还有就是女人生孩子,最次是生病时补身体,爷爷奶奶两个老人同样是舍不得吃。
其实以姜家的家底吃点好的没问题,但那就攒不下钱了,就像这次家里没钱生病了怎么请大夫,还有姜父还要出去考试,不说别的路费就是个问题,什么时候等他考中授官,或者放弃科举才可以放松下来。
不过以姜父现在的举人功名,开学堂都能挣不少钱,如果运气好还能去县衙当个小官,但是这就需要有人脉和关系,普通人是没这个机会的。
吃完饭大伯娘他们去洗锅洗碗,姜悦继续哄她弟弟说话:“来,跟姐姐学,叫,姐姐~”
“啊啊啊!”
“姐姐~”
“啊啊~?”
“叫姐姐。”
“啊!!”
虽然没有学会叫姐姐,但是还是有点反馈的,不像姜母教他都懒得搭理,又过了一会小家伙困了,没办法孩子还小每天就醒几个小时,剩下的时间都在睡觉。
又过了几天外面的积雪融化了,地面也不像之前一样泥泞,加上天气好姜悦久违的出来逛了逛,她沿着村子里熟悉的小路走着,看到村里的孩子们聚在一起玩闹。
她几个哥哥也在里面,有几个小孩拿着自制的木剑挥舞着,像是在模仿江湖侠客,几个哥哥看到姜悦过来,派了最小的弟弟过来看着姜悦,其他几个忙着当大侠,这时候可顾不上她。
看他们玩了一会后去了村子中心,冬天闲着人还是挺多的,家里的几个大人也在这,奶奶看到姜悦后招呼她过去,对于她们家喜欢一个丫头片子这事,很多人家是不理解的,刚开始没少有人说酸话。
他们一说就被姜悦奶奶骂,骂的多了,现在姜悦也四岁了,大家也习惯了,现在虽然还有看不惯的,但是也没有人到面前来舞了,最多是背地里念叨念叨。
奶奶给姜悦整理了一下衣服,嘱咐她玩的时候注意点,别又出一头大汗,小心又感冒了,姜悦刚准备要离开,就看到进村的路上尘土飘扬起来,伴随着的还有马蹄声和锣鼓喧嚣声。
附近在晒太阳的人都站了起来,眺望着远处看看是什么情况,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一些机灵的人反应过来:“婶子,是不是你家老三中举了?”
这话一出大家反应过来,可不是吗,这场景之前考中秀才就有过一次,奶奶大伯母二伯母也激动起来,等报喜的人过来后,领头的还是那三个人,只见他下马后冲着奶奶拱手:“恭喜老夫人,贵府老爷姜轩高中乡试第十七名。”
随后带着报喜的人回了家,到家门口后已经很多人了,姜悦看了一眼村里的人基本上都过来了,随着当家人爷爷出来,鞭炮噼里啪啦一通响,因为之前已经有过一次,姜悦爷爷连忙把红包拿了出来,给报喜的人一人发了一个。
二伯父和大伯母把桌子搬了出来,还有不少人去自家家里抬桌子搬椅子,奶奶拿了些吃的喝的摆上,让大家沾沾喜气,本来准备过年吃的东西都拿了出来,今天过后姜家就要‘破产’了。
报喜的人意思着吃了点东西,沾沾喜气后就告辞了,临走时爷爷问了姜父的去向,得知去了京城参加会试后放下了心,他们走后大家放松了一些,有他们在乡亲们都有些拘谨。
衙役离开后大家叽叽喳喳的说了起来,奉承话说的姜母奶奶她们合不拢嘴,那可不得说几句好话,眼看着姜家就要起来了,村里乃至县里第一个举人,说不定还不止举人,现在说几句好话万一以后求到她家呢。
直到晚上天色暗下来人群才散去,一家人进屋后大伯母二伯母去做饭,姜母想去帮忙被赶了回来,饭菜上桌后孩子们的嘴角留下了眼泪,没办法细粮加肉还有炒鸡蛋,和过年差不多了。
爷爷和二伯父还拿了半坛子酒出来,人上炕后没着急动筷子,等着一家之主的爷爷发话呢,都是一家人爷爷也没说别的,就说了一句:“今天高兴,放开了吃。”
说完给姜悦夹了个鸡腿,然后大家就动起了筷子,姜悦人小肚子小,吃了一个鸡腿加上几口鸡蛋和米饭就吃饱了,她就看着大家吃饭聊天,姜母那眼睛从上午到现在都是弯弯的,当然其他人也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