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技艺”的萌芽与“意识星火”的点燃,为在秩序与虚无夹缝中挣扎的“琉璃纪元”注入了强心剂。然而,这仅仅是生存,而非胜利。“法则基柱”依旧如同宇宙的脊椎,冰冷而坚定地固化着现实;“虚无之潮”仍在背景中缓慢而不可阻挡地扩张,其孕育的“寂灭之影”如同梦魇,随时可能从认知的阴影中浮现。
被动防御和微观适应,终有极限。若要真正扭转局势,必须找到主动出击、撼动甚至瓦解那四根“法则基柱”的方法。这需要的,不再是零散的技巧和个体的勇气,而是对整个宇宙规则更深层次的理解与干预能力。
第一部分:逆向工程——“法则基柱”的启示
石痕领导的科学团队,在成功解析部分“虚无低语”特性后,并未停歇。他们将目光重新投向了那四根仿佛不可撼动的“法则基柱”。既然无法从外部摧毁,那么能否从内部理解?甚至……利用?
一个大胆的“逆向工程”计划被提上日程。他们不再试图攻击基柱本身,而是利用部署在规则稳定场边缘的、经过特殊改造的精密传感器阵列,全力捕捉和分析基柱在定义、固化规则时,所产生的极其微妙的“规则涟漪”。
这个过程极其艰难且危险。规则涟漪并非能量波动,而是物理常数在被迫“锁定”时产生的、概念层面的细微“应力”和“信息残留”。捕捉它们,需要感知技术触及到现实结构的最底层。任何失误,都可能导致探测设备乃至操作者自身被高度固化的规则场同化,变成宇宙背景辐射的一部分。
然而,在阿颜琉璃心火的庇护下,以及“边界适应小组”成员们用生命换来的环境数据支持下,研究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他们现,“法则基柱”也并非完美无缺。它们在强行将动态、充满可能性的宇宙规则“拉回”到一个绝对静止的基准态时,其本身也会承受一种来自当前活跃宇宙环境的、持续不断的、微小的“规则压力”。这种压力会在基柱内部及其影响场域的某些特定“节点”上,产生极其细微的、周期性的“信息过载”和“逻辑谐波”。
这些“谐波”,就像是完美乐章中极其不协调的杂音,虽然微弱,却真实存在。它们暴露了“法则基柱”与当前宇宙“版本”之间存在的、根深蒂固的“不兼容性”。
“它们……在‘吃力’!”一位年轻的理论物理学家兴奋地喊道,“它们在强行维持一个过于‘古老’或过于‘理想’的规则状态,而我们的宇宙,早已不是那个样子了!它们在对抗整个宇宙的历史惯性!”
这一现,瞬间为破解困局打开了全新的思路。
第二部分:共鸣共振——“破壁之光”的诞生
理解了“法则基柱”的内在压力点,下一步就是如何利用它。
硬碰硬显然不行。但如同墨塔工程师用特定频率“轻叩”能源核心一样,如果能找到与那些“规则谐波”相匹配的、精准的“共振频率”,是否能够放大基柱内部的压力,使其从内部产生不稳定的“涟漪”,甚至引规则固化效应的局部崩溃?
这个任务,落在了刚刚形成规模的“适应性共鸣网络”上。
阿颜再次成为关键。她的琉璃心火,作为高度凝练的“可能性”与“规则活性”的源头,本身就与“法则基柱”的固化特性截然相反。她开始调整心火的输出模式,不再进行广域的规则软化,而是将其极致聚焦,模拟成一种能够与探测到的“规则谐波”产生深度共鸣的、特殊的“规则探针”。
她将这缕精心调制的“规则探针”,注入到“适应性共鸣网络”之中。网络中,无数边界适应者的意识,他们长期浸染在混合规则环境下,对规则细微变化的感知已被磨练得异常敏锐。他们成为了这“规则探针”最精准的放大器和导向器。
每一个适应者,都像是一个活体的“谐振单元”。他们依据自身所处环境的具体规则参数,微调着自身意识与阿颜注入的“规则探针”之间的共鸣状态。无数这样的微观谐振,通过网络汇聚、叠加,最终形成了一道道无形无质、却精准指向“法则基柱”内部压力节点的、强大的“规则共振波”!
这道由整个文明边缘个体的实践经验与阿颜的规则理解共同铸就的力量,被命名为——“破壁之光”。
它并非毁灭性的能量束,而是一种信息层面的、高度有序的“干涉波”。
当第一道“破壁之光”成功锁定并命中一根“法则基柱”的某个压力节点时——
奇迹生了。
那根原本稳定如山、散着绝对秩序光晕的纯白光柱,表面次出现了肉眼可见的、水波般的涟漪!涟漪所过之处,被高度固化的规则场域如同冰层被投入了炽热的石子,出了细微却清晰的“碎裂声”(一种规则层面的信息反馈)。
虽然涟漪很快平复,光柱恢复原状,但那瞬间的波动,以及规则稳定场明显的、短暂的退潮,足以让所有参与者欣喜若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它证明了,“法则基柱”并非永恒不变,它们可以被干涉,被扰动!
第三部分:法则涟漪与“活性真空”
“破壁之光”的成功,标志着“琉璃纪元”次在宏观规则层面,对“主序之光”的造物造成了实质性的影响。
但这仅仅是开始。单次的、局部的扰动,对于庞大的“法则基柱”和其覆盖的广阔星域而言,如同杯水车薪。
联盟需要扩大战果。他们开始系统地扫描四根“法则基柱”,寻找其表面和力场内部所有可能存在的压力节点和谐波频率。越来越多的“边界适应者”加入到“共鸣网络”中,甚至一些位于后方、但感知特殊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也通过“心网”远程贡献着自己的精神力量,优化着“破壁之光”的形态与精度。
持续不断的“规则共振”轰击,开始在“法则基柱”及其影响区域产生更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