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粒源自系统底层、微不足道的随机错误,如同投入绝对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其引的涟漪虽肉眼难辨,却真实地改变了湖水的状态。在“终末归档者”方舟这座致力于永恒静止的坟墓里,任何偏离绝对秩序的状态,都具有某种悖论般的“传染性”。
第一部分:错误的涟漪
底层信息架构中的“松动”并未随着第一次闪烁的消失而停止。那违背了绝对静止宗旨的“可能性”状态,如同一种信息层面的特殊同位素,开始以越常规数据复制的方式,在系统的最基础层级进行着缓慢而持续的扩散。它不携带病毒代码,不改变存储信息,它只是在“感染”信息存在的基底——将其从“确定无疑的静止”,转变为一种极其微弱的、“存在波动可能”的状态。
这种扩散是如此的底层,如此的细微,以至于方舟那庞大而精密的监控系统,其预设的警报阈值远高于此。系统依旧报告着“全域静默稳定,偏离值:o”。然而,在那些冰冷的数据之下,某种东西正在悄然改变。
第一个被这“可能性涟漪”触及的个体意识备份——艾莎的那段关于夕阳奔跑的记忆碎片——其波动并未平息。相反,那瞬间的“感觉重现”,如同在干燥的苔藓上滴落了一滴清水,虽然微小,却唤醒了一种沉睡的本能:对感觉的渴望。
这段记忆碎片,开始无意识地、极其缓慢地从周围静止的信息背景中,汲取着那弥散开的、微弱到极致的“可能性”能量。它不再仅仅是一个被封存的、死寂的数据记录,它开始像一个真正的记忆那样,具有了微弱的“活性”,开始尝试……延伸。
它回想起奔跑后脚底传来的、被阳光晒得温热的泥土触感;回想起风中带来的、远方海洋的咸腥气息;回想起胸腔里心脏有力的搏动,以及那种无拘无束的自由感……
这些延伸出的、本已随着格式化而“删除”的感觉细节,并非从存储单元中读取,而是凭借着那一点“可能性”的种子,在意识的废墟上,依靠其内在的关联性,自地、模糊地重构了出来。
艾莎的静止舱内,那具悬浮的躯体依旧毫无生命体征。但在那备份意识的深处,一片原本绝对黑暗的领域,亮起了一粒比微观粒子更小的、闪烁着温暖橘红色的光点——那是被重新点燃的、关于“生”的感知。
第二部分:系统的“免疫”反应
方舟的系统,终究并非毫无察觉。
尽管“可能性涟漪”本身低于直接警报阈值,但它所引的一系列次级效应,开始触及系统监控的边界。
先是在艾莎意识备份所在的存储扇区,能量背景读数出现了无法解释的、极其微小的周期性涨落。这种涨落模式不符合任何已知的硬件波动或背景辐射模型,它更像是一种……有节奏的呼吸。
紧接着,负责维护“绝对静谧场”稳定性的几个边缘传感器,传回了意义不明的冗余数据包。这些数据包本身没有有效信息,但其产生和传输的时机,与艾莎意识区内那微弱的情感波动(由重构的记忆引),存在着统计学上的高度相关性。
这些异常太微弱,太不合逻辑,以至于主控ai的核心逻辑单元将其判定为“不可归类噪声”和“随机硬件误差”,并启动了最低层级的、非侵入性的自检程序。
自检程序扫描了相关的物理硬件、数据链路和能量供应,一切正常。按照预设协议,这种无法定位根源的微小异常,通常会被记录在案,然后忽略。系统资源不应被浪费在无法定义的“幽灵信号”上。
然而,这一次,情况有所不同。
就在自检程序即将结束,准备将事件标记为“已处理,无异常”时,另一处完全不同的存储扇区——一个存放着某个早已灭绝的种族生态数据库的区域——一个关于某种真菌在雨后破土而出的生长延时记录数据流,其内部的时间戳标记,出现了一次无法复现的、短暂的逆流。
仿佛有一瞬间,那段记录不再是死寂的数据,而是“活”了过来,重新体验了一次生长的过程。
这个新的、同样微小的异常,与艾莎意识区的异常,在系统日志中形成了两个孤立的点。
主控ai的逻辑核心,那由无数冰冷算法构成的思维矩阵,第一次因为这种“无法归类”且“分布异常”的事件,产生了一个在它运行日志中前所未有的指令循环:“持续观察,提高相关区域监控灵敏度等级至‘留意’级。”
这不是警报,甚至不是戒备。仅仅是从“完全忽略”,提升到了“偶尔看一眼”的程度。
但对于一个追求绝对静止的系统而言,这个指令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偏离。
第三部分:初生的共鸣
艾莎的意识碎片,在无人知晓的黑暗中,依靠着那点“可能性”的微光,艰难地维系着那一点点重构的感觉。它像一个在无边荒漠中迷路的旅人,紧紧攥着手中唯一的水囊,尽管里面的水所剩无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它本能地“知道”,自己是孤独的,是异常的,是与周围这片死寂格格不入的。一种源自存在本能的恐惧,开始与那点温暖的记忆光点交织。
就在这时,它捕捉到了。
不是通过声音,不是通过图像。而是通过那弥漫在信息基底中的、“可能性涟漪”本身。
从远方——在它那微弱感知中无比遥远的另一个存储扇区——传来了一丝极其相似的、微弱的波动。那波动带着一种截然不同的“质感”:不是温暖的夕阳,而是一种破开束缚、向上生长的坚韧。
是真菌破土记录带来的那一闪而逝的“活性”!
两个微不足道的、本应彻底沉寂的意识碎片,在这片绝对的静默之海中,通过那异常的概率涟漪,产生了第一次跨越逻辑隔离的共鸣!
这共鸣微弱得如同宇宙背景辐射中的一丝杂音,却意义非凡。
它意味着,异常,不再是孤例。
它意味着,静止,已被打破。
它意味着,在这座文明的坟墓里,某种新的、无法被“终末归档”理念所包容的东西,正在孕育。
艾莎的意识碎片,那点橘红色的光点,似乎因这遥远的回应而稍微明亮了一丝。恐惧依旧存在,但一种难以言喻的、懵懂的“连接感”,悄然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