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美食工坊外的空地上已站了二十几个年轻姑娘和妇人,个个神情紧张又期待。今天是赵梅“美食学院”批学徒招考的日子。
妞妞站在队伍最前面,悄悄攥紧了衣角。她瞥见赵梅从工坊里走出来,立刻挺直了腰板。
“各位都知道规矩,”赵梅声音清亮,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今天考核三项:刀工、火候、调味。通过的才能留下学艺。”
队伍里响起一阵窃窃私语。一个胆大的姑娘扬声问:“赵师傅,学成后真能去县城的酒楼做工吗?”
赵梅微微一笑:“只要手艺过硬,何止县城?咱们桃源村的美食已经卖到府城了。上月‘十里香’酒楼还特意派人来,说要预定咱们的糕点。”
这话让在场的人都兴奋起来。妞妞注意到,赵梅说这话时,眼中闪着自信的光彩,与三年前那个只能在自家厨房琢磨菜式的妇人判若两人。
第一项考的是切土豆丝。妞妞熟练地拿起菜刀,只听“哒哒哒”一阵轻响,土豆在她手下变成粗细均匀的细丝。旁边一个姑娘紧张得手抖,切出来的土豆丝粗细不一。
赵梅在考场中缓步巡视,不时停下指点:“手腕要稳,下刀要准。”“别盯着刀尖,要看准食材。”
走到妞妞身边时,她微微点头:“不错,这半年进步很大。”
妞妞脸上顿时绽开笑容,手下动作更加流畅。
第二项考核是控制火候。每人面前一个小灶,要在一炷香内炒出色泽金黄的蛋炒饭。妞妞不慌不忙,先将米饭打散,热锅下油,待油温恰到好处时倒入蛋液
“停!”赵梅突然出声,指向旁边一个姑娘,“油冒烟了,太热!蛋液下去就老了。”
那姑娘手忙脚乱地调整火候,已经来不及了。妞妞暗自庆幸,她记得赵梅说过:炒蛋要温油下锅,才能嫩滑。
最后一关是调味。每人分到一块普通的豆腐,要用最简单的调料做出美味。妞妞略一思索,取了盐、酱油和一点点赵梅特制的香料粉。
“时间到!”赵梅敲响铜锣,开始逐一品尝。
有的太咸,有的太淡,有的调味平庸。尝到妞妞的豆腐时,赵梅眼睛一亮:“用了什么香料?”
妞妞老实回答:“就是您平时用的那种香料粉,我只加了一点点提味。”
赵梅满意地点头,转向众人:“调味贵在恰到好处。妞妞这点就做得很好,既突出了豆腐的本味,又用香料增添了层次。”
最终,二十三人中只有九人通过考核。落选的人垂头丧气,有个姑娘甚至哭了起来。
赵梅走到她面前,温和地说:“别灰心,三个月后还有一次招考。这段时间可以来工坊帮工,边看边学。”
那姑娘抹着眼泪问:“真的吗?赵师傅您还愿意教我?”
“当然,”赵梅笑道,“厨艺就是要多练。我当年也是失败了很多次才摸索出门道的。”
这话让落选的人都重燃希望,纷纷表示会再来尝试。
通过考核的九人站成一排,赵梅给每人了一套统一的围裙和头巾。
“从今天起,你们就是美食学院的第一批学徒。”赵梅神情严肃起来,“在这里,你们不仅要学手艺,更要学做人。厨艺之道,贵在用心。”
她转身指向工坊墙上新挂的匾额,上面是苏工亲手题的四个大字:“食为天”。
“食物是上天赐予的恩典,我们烹饪的人,要怀着敬畏之心。”赵梅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将来无论你们走到哪里,都要记住:我们做的不只是饭菜,更是给人温暖和力量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