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相聚,温情脉脉
沈念安在京中站稳脚跟後,与志同道合的吏部侍郎之女林氏成婚。林氏温柔贤淑,知书达理,不仅将家中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还时常叮嘱沈念安莫忘初心,为民分忧。几年後,两人诞下一子,沈念安为其取名沈承泽,寓意继承祖辈恩泽,福泽百姓,也盼他能延续沈家“一心护一国”的家风。
沈承泽自幼聪慧,眉眼间透着沈家子弟特有的沉稳。三岁识千字,五岁能背诗,七岁便跟着沈念安研读经史,闲暇时还会缠着父亲教他拳脚功夫,小小年纪便显露出过人的天赋。沈念安夫妇对他悉心教导,既教他读书明理,也教他体恤民情,常带他走访京郊农户,让他亲眼看看百姓的生活疾苦。
这年秋末,沈念安因政绩卓着,获准回乡省亲。他特意提前书信告知江南的父母和姑姑,带着妻子林氏和七岁的沈承泽,踏上了返回江南的路途。
船至江南码头,沈继业和柳氏早已拄着拐杖在岸边等候。沈承泽一眼便认出了人群中的祖父母,挣脱父母的手,像只小鸟般扑了过去,奶声奶气地喊道:“爷爷!奶奶!我是承泽,我来看你们啦!”
沈继业弯腰将孙子搂进怀里,粗糙的手掌轻轻摩挲着他的头顶,眼眶瞬间湿润:“好孙子,我的好孙子!都长这麽高了,快让爷爷看看!”柳氏也拉着沈承泽的小手,细细打量着,不停地往他口袋里塞着早就备好的糖果:“饿不饿?奶奶给你做了你爱吃的桂花糕,都放温着呢。”
沈继芳也带着医馆的徒弟赶来,手里提着一个精致的食盒,笑着走上前:“承泽,还记得姑姑吗?这是你最爱吃的杏仁酥,姑姑特意给你做的。”
沈承泽乖巧地喊道:“姑姑好!谢谢姑姑!”说着便要行礼,逗得衆人哈哈大笑。
一家人簇拥着回到庭院,院子里的桂花正开得盛,金黄的花瓣落了一地,香气氤氲。柳氏和林氏忙着去厨房准备饭菜,沈继业则拉着沈承泽坐在葡萄架下的石凳上,问起他在京中的学习情况。沈承泽一一应答,还绘声绘色地讲起了父亲带他走访农户的经历:“爷爷,我看到有农户的田地被水淹了,父亲就帮他们申请了救济粮,还教他们修水渠呢。我以後也要像父亲丶像爷爷一样,做个帮百姓做事的好官!”
沈继业听得连连点头,眼中满是欣慰:“好!好!这才是沈家的好子孙!记住,无论将来官做得多大,都不能忘了百姓的难处。”
沈念安和沈继芳坐在一旁,看着祖孙二人其乐融融的模样,脸上都露出了笑容。沈念安轻声道:“姑姑,这些年辛苦你照看爹娘和这庭院,我在京中也时常挂念。”
沈继芳摇摇头:“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在京中好好为官,为百姓谋福,就是对我们最好的慰藉。”
傍晚时分,饭菜端上了桌。桂花糕丶松鼠鳜鱼丶清蒸河虾,满满一桌子都是家人爱吃的菜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举杯共饮,聊着京中的趣事丶江南的变化,欢声笑语回荡在庭院里。沈承泽坐在祖父母中间,一会儿给爷爷夹菜,一会儿给奶奶捶背,引得衆人连连夸赞。
夜色渐深,月光洒在庭院里,温柔如水。沈继业看着眼前的儿孙满堂,心中满是安宁与幸福。他知道,沈家的薪火不仅代代相传,更将这份家国情怀深深根植在了下一代的心中。这样的团聚时光,虽平淡却珍贵,是岁月给予他们最好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