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成绩优异,她毫无悬念地进入了殿试。
殿试不过是走个流程,她凭借着出色的文采和沉稳的应对,毫无意外地被圣人钦点为本届女科的状元。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繁琐的流程——谢恩、授服、参加琼林宴……她像一个被设定好程序的木偶,在礼部官员的引导下,完成着一个又一个仪式。
在这些忙碌的间隙里,她也曾旁敲侧击地向人打听过。
她问过同科的举子,问过礼部的官员,甚至在琼林宴上,鼓起勇气向几位临近的朝臣请教,想知道这京城之中,是否有哪位功勋卓着、箭术群的年轻武官姓“萧”。
然而,得到的结论却让她大失所望。
京中有头有脸的武官姓萧的倒是有几个,但不是年过半百的老将,就是职位不高的中低级军官,没有一个能与那日林中那个气度不凡、统领着精锐手下的男人形象对上号。
难道“萧哥哥”真的只是赫连明婕对他的一个昵称?他根本不姓萧?又或者,他的身份太过特殊,根本不在寻常的官将名录之中?
线索就此中断。
鹿清彤只能将这个疑问深深地埋在心底。
她想,或许他说的对,若是萍水相逢,知不知道名字,又有什么关系呢?
只是,她的内心深处,却始终有一个声音在告诉自己,他们,一定不是萍水相逢。
今日,在这万众瞩目的殿前,在这天汉王朝的权力中枢,她又燃起了一丝希望。
她相信,只要他还在这长安城中,只要他还身在朝堂之上,她就一定能再次见到他。
她耐心地跟随着队伍,一双明眸,在不经意间,仔细地扫过从她身边经过的每一位佩刀持械的武将,每一个气宇轩昂的身影。
紫宸殿内,金碧辉煌,香烟缭绕。天子赵佶高坐于龙椅之上,身着十二章纹的衮冕,神情雍容,带着一丝艺术家特有的慵懒,俯瞰着阶下百官。
随着殿前太监那尖细悠长的唱喏声,大朝会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匈奴使臣,觐见——”
“突厥使臣,觐见——”
“契丹使臣,觐见——”
“女真使臣,觐见——”
“鲜卑使臣,觐见——”
一个个来自北方草原的强大部族的使臣,身着各自华丽而充满异域风情的服饰,手捧国书与贡品,依次上殿,对着天汉天子行三跪九叩的大礼,说着生硬的汉话,表达着对天朝的恭顺与敬畏。
尽管谁都知道,在这份恭顺之下,隐藏着的是狼一般的野心。
在这些传统大部族之后,便是一些新兴的、或地处偏远的小部族与邦国。
漠北草原上刚刚崛起的乞颜部,长白山深处的渔猎部落建州部,西域绿洲中的各个小国,雪域高原上的诸部头人,甚至还有隔海相望的东瀛倭国派来的遣汉使……他们一一上殿,献上各自的奇珍异宝,整个朝会流程繁琐而漫长。
鹿清彤和一众新科进士们,就一直恭敬地等候在殿外的广场上。
秋日的阳光虽然不烈,但站得久了,也有些口干舌燥。
她耐心地等待着,听着殿内传出的一声声唱喏,心中默默计算着时间。
终于,当最后一位来自南洋小国的使臣也退下后,殿内短暂地安静了片刻。随即,太监那更加高亢的声音再次响起
“宣——宣和三年恩科进士,上殿觐见——”
来了!
鹿清彤的心猛地一跳。
她看到,排在她们前面的那些男进士们,一个个都面露激动之色,整理着自己的衣冠,在礼部官员的引领下,迈着整齐的步伐,昂挺胸地走上了通往紫宸殿的白玉阶。
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她知道,很快就要轮到她们了。
果不其然,待男进士们全部入殿站定之后,那熟悉的唱喏声再次传来,而这一次,呼唤的是她们。
“宣——女科进士,上殿觐见——”
“鹿状元,该您了。”身旁的礼部典仪官低声提醒道。
“是。”鹿清彤应了一声,她忙伸出手,最后一次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襟和髻,确保没有任何不妥之处。
她将笏板端正地捧在胸前,挺直了腰背,将所有的杂念都抛诸脑后。
从此刻起,她不再是那个在林中瑟瑟抖的弱女子,而是天汉王朝十年一出的女科状元,鹿清彤。
她目光直视前方,端好姿势,迈开了脚步。
在她身后,其余的女进士们也纷纷跟上。
她们将作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集体出现在这天汉王朝的权力之巅,接受天子的检阅,和满朝文武的注视。
而她,鹿清彤,就是这道风景线中最耀眼、最引人注目的那一个。
你要是感覺不錯,歡迎打賞TRc2ous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