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周朝的根基,已经烂到了这种地步吗?
地方豪强与官僚沆瀣一气,视人命如草芥,将朝廷的赈济当做自家的私产!
“小安子。”
一直恭敬侍立在御案旁的小安子连忙躬身:“奴才在。”
周元庭抬起眼,直视着他:“你说,朕富有四海,坐拥万里江山,可为何连治下一个小县的百姓正在活活饿死都不知道?这层层叠叠的官僚,他们是朕的耳目,还是遮蔽朕视线的屏障?”
小安子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额头紧贴着冰凉的金砖:“陛下息怒!是奴才们失职,是下面的人蒙蔽圣听!请陛下责罚!”
“责罚?”
周元庭冷笑一声,“朕要责罚的,是那些该死之人!但在此之前,朕要让他们知道,这天下,没有什么事情能真正瞒过朕的眼睛!朕要让每一个七品芝麻官,乃至更下面的吏员,都知道一条可以直达天听的路!”
他顿了顿,语气斩钉截铁:“你说,该如何做,才能让天下官员都知道,朕的眼睛,无处不在?”
小安子匍匐在地,心思急转。
他跟随周元庭日久,深知这位陛下心思缜密,手段雷霆。
此刻发问,恐怕心中早有定计,只是需要一个由头,一个执行者。
他小心翼翼地抬起头,试探着说道:“陛下圣意……莫不是要……绕开常例,让下面的人……直接向您禀报?”
周元庭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不错。朕要设立‘密折制度’!凡七品以下官员,皆可绕过顶头上司,用特制的信封,将地方实情,直报御前!此事,由你亲自去办,动用东厂和锦衣卫的力量,筛选可靠之人,铺设渠道,务必做到隐秘、快捷!”
“奴才遵旨!”
小安子心中剧震,这项制度一旦推行,将在整个大周官场掀起何等惊涛骇浪!
这等于是在无数官员头上悬了一把看不见的利剑,皇帝的目光将直接穿透中间层,照射到最底层!
仅仅三日之后,“密折制度”的消息,便以一种非官方却又人尽皆知的方式,悄然流传开来。
没有人知道具体的条文,只知道,从今往后,小官也能把话递到皇帝耳朵里了。
与此同时,小安子脱下了那一身显眼的太监服饰,换上了一身毫不起眼的商贩行头,带着几名精干的暗卫,如同水滴融入大海般,消失在京城的街巷里。
他们流连于茶楼酒肆,瓦舍勾栏,听着南来北往的客商闲谈,留意着街头巷尾的民生议论。
“听说了吗?城南那米铺,三天涨了三成价!”
“何止啊,李家庄的王知县,前几个又抢了个民女回去,唉……”
“朝廷不是刚发了官票吗?怎么到了咱们这儿,兑换就这么难?”
这些零碎的、混杂着真假的消息,被小安子和他的手下们一一记录,最终汇成小册子,趁着夜深人静,秘密呈送到乾清宫周元庭的案头。
傍晚。
周元庭刚放下萧淑妃费心整理出来的《商律二十条》草案,对其中几条关于规范市场、保障小商贩利益的条款颇为赞赏。
这位看似柔弱的妃子,却有着难得的洞察力和务实精神。
恰在此时,小安子又呈上了一批新到的密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