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顶点文学>青衿负雪,执手山河 > 孙辈绕膝天伦之乐(第1页)

孙辈绕膝天伦之乐(第1页)

孙辈绕膝,天伦之乐

沈继业的妻子柳氏,出身江南书香世家,性情温婉贤淑,既能红袖添香伴夫君夜读兵书,亦能勤俭持家为远戍之人守好後方。她为沈继业诞下独子,取名沈念安,既寄寓着夫妻二人“思念故土”的牵挂,更藏着“护佑家国平安”的期许。

沈念安自幼在边境军营中耳濡目染,听着将士们的号角声长大,深受父亲沈继业的刚毅之气影响。他三岁握木剑学武,五岁随军中先生读经史,小小年纪便立下“效仿祖辈,镇守边关”的志向。沈继业常年戍边,柳氏便独自挑起教养之责,不仅教他诗书礼仪,更常讲沈家先辈“蒙冤不屈丶忠君爱国”的故事,将“家国为重”的家训深深烙进他心底。每逢沈继业难得归家,父子二人总要在演武场切磋半日,沈继业手把手教他枪法谋略,柳氏则站在廊下,看着父子俩的身影被夕阳拉长,眉眼间满是温柔。

这年秋高气爽,沈继业恰逢边境无战事,便告假带着柳氏和七岁的沈念安回江南省亲。船至江南码头时,沈继芳早已带着医馆的徒弟等候在岸边,一身素色布裙,眉眼间满是期盼。看到兄长一家登岸,她快步上前,一把将沈念安揽入怀中:“念安,可算把你盼来了!还记得姑姑吗?”

沈念安挣脱怀抱,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童子礼,奶声奶气却字字清晰:“姑姑,念安记得!爹说,姑姑是救死扶伤的活菩萨,比画里的观音还要慈悲。”

沈继芳被逗得笑出眼角细纹,擡手刮了刮他的小鼻子:“这孩子,倒会讨姑姑欢心。”

一行人回到沈家老宅,庭院里的金桂正开得热烈,甜香漫满整个院落。柳氏挽着沈继芳的手进了厨房,两人一边择菜一边闲话家常,不一会儿便传出砧板轻响与笑语;沈继业则带着沈念安走遍庭院,指着祖父沈承佑亲手栽种的松柏说道:“这是你祖父当年教我射箭的地方,他说,沈家儿郎既要弯得弓,也要明事理。”沈念安仰头望着高耸的树干,似懂非懂地点头,小手紧紧攥着父亲赠予的小木弓。

正午时分,饭菜摆满了石桌:软糯的桂花糕是柳氏特意按王若曦当年的方子做的,鲜美的鲈鱼是沈继芳一早从湖边买来的,还有沈念安最爱的糖蒸酥酪。沈念安捧着小碗,小口吃着点心,时不时擡头给父亲夹一筷子鱼,又给姑姑添一勺汤,童言稚语引得衆人频频发笑。饭後,他拉着柳氏的手在庭院里奔跑,追逐着飞舞的蝴蝶,清脆的笑声穿过桂树,飘向远方。

沈继业望着眼前的景象,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眼中满是难得的松弛与幸福:“妹妹,自你开馆行医,我便甚少能这样与你团聚。如今看着念安长大,你医馆顺遂,这样的日子,便是此生所求了。”

沈继芳笑着点头,目光掠过庭院中嬉戏的侄孙与含笑忙碌的柳氏,轻声道:“哥哥说得是。只要边境安宁,家国无虞,我们一家人便能常享这般天伦之乐。往後啊,我还要教念安认草药丶识经络,让他既懂武能保国,亦知医能济人。”

夕阳西斜,金桂的香气愈发浓郁,将这满院的温情细细包裹。沈家人的欢声笑语,伴着秋风穿过庭院的砖瓦草木,成为江南秋日里最暖的风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